文/梁树丽
读书会现场你敢信吗?
以往我们读书会一次就能分享完一本书,然而到了王明珠先生分享的时候却出现了不同,他这本《财富自由之路》竟然要用三个读书会的时间才能分享结束,说是结束,准确地说也只能算是草草结束,因为明珠跟着李笑来先生读这本书的时候用了一年的时间,所以我们三次的分享也只算“弱水三千,只取了一瓢饮”。
当然有了明珠先生的这两次分享,我们也爱上了这本书,周五分享结束后,我和诗云在网上马上买了此书,我们需要在听书店基础上再复习巩固。
周五晚上刚好是6月30号,月底,美好的夜晚,我们再次相聚馨香书坊听明珠先生讲书。
与上次的分享相比,这次的分享我们还收获了云鲸机器人的创始人张俊彬先生和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老先生的个人成长故事,这两个故事都验证了书中的一句话:所有的现状都是过去的积累。
很多人喜欢抱怨自己的生活,殊不知自己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与他人无关。我们禾光读书会的成员都是高手,都值得我虚心学习,为什么他们如此厉害?那是因为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他们值得拥有比别人更好的生活。
当我们开启了元认知能力,我们不仅看得见自己的好,我们更能看得见别人的好,我们会追求“我好,而且你也好”来实现更多的共赢。
I'm not OK, and you are not OK.
I'm not OK, and you are OK.
I'm OK, and you are not OK.
I'm OK, and you are OK.
但我们生活在大部分人都在第二或第三阶段徘徊,从而产生嫉妒而不能看见别人的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提升元认知,告诉自己:这样是不对的!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这本书中的观点:看得见别人的好和今年的语文高考作文材料内容是相通的,如果孩子们能有幸读到这本书的话,我想让他们写这个作文的时候可以做观点插入,这会让作文更加出彩。
朝圣的路上,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所以我们对自己一定要有耐心,同时也要相信自证预言的力量。
王明珠先生告诉我们“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甚至可能是有灵魂的。你如何对待它,它就会如何对待你。”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比如你若是一个好人,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对你好;你若是一个坏人,这个世界就会对你坏。
分享中的明珠先生我们对待孩子也是如此,我们认为我们的孩子优秀,他就会变得优秀;反之,如果我们一直给孩子贴否定的标签,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孩子真的就变成了我们口中评价的那个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样子。
人生有三个隐形大坑:
1、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2、心急火燎地随大流。
3、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当我们把太多精力投放到别人身上,注意力一次一次被异化,就会丧失对自我生活的专注力和掌控力。,这才是人生的大危机。
在明珠先生所有的分享中,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自我驱动力这一部分。这几年我一直教蜗牛班,面对班上不爱学习的孩子们,我也很着急,尽管我们给他们讲了很多学习的好处和很多的道理,但是孩子们依然没有改变。
每个孩子都像一部好车,如果这辆车的发动机不发动,我们在前面拉,后面推都是徒劳,启动这部车就是启动自我驱动力。
为什么孩子们没有自驱力?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刚需决定自我驱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在这本书中提到成功只不过是某一时刻的状态,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
但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正确的刚需,比如把考学看做是追求金钱地位的捷径,把学习当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把成绩看做衡量优秀的唯一标准等等,因为刚需不正确,所以很多人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后,他们会很轻易放弃,觉得自己根本不行,所以班上很多孩子就是这样,他们总是陷入习得性无助。
耐心是一切成长的刚需。
我们常常说“静待花开”,这四个字说得就是“耐心”,我们要改变班上的孩子,我们需要拥有耐心,因为改变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与反复,有时候这个过程让我们很难受,但是我们要选择正确的“难受”,因为难受是很正常的,我们需要接纳并与它和解。
我们班上最调皮的一个孩子,最初我和他沟通的时候,他根本不正眼看我,而且对我不屑一顾,但是我并不着急,也不会放弃“改造”他,他不理我,我理他就行,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在这场耐心的拉锯战中,我最终获得了胜利,把他成功“拿下”。
课堂上总有不学习还影响别人的孩子,他们虽然很聪明但实际上是吃亏的,因为他们把注意力用错了地方,他们的“聪明”并不是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时刻刻成长才是,这是他们一生中吃过的暗亏。
当然不仅仅是孩子们,我们这些成年人也会出现类似的错误,让自己吃了暗亏,比如很多人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挣钱才最有用,一时爽和一世爽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当我们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思考为什么。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解题高手做对了选择题,他们做到了特立独行且正确,也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
我们做老师的经常会关注名师和教育专家做出的正确的事情,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成功人士或在某一领域成功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有读书和写作的习惯。
当我们发现这个成功密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向他们一样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去行走,这是我们最大的刚需,也是我们成长的自我驱动力。
我们常说活在当下,什么是活在当下?那就是以“活在未来”的心态全力以赴地“活在当下”,这样才既不辜负未来,也不辜负今天,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好的活法”。
感谢明珠先生的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