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学习的内容如下:
6-1如何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习惯的回路:触发点>习惯行为>需求满足(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娱乐等)
触发点:可能是时间、地点、情绪、其他人。
比如:感觉无聊的时候(触发点)>刷手机、刷剧
感觉生气(触发点)>淘宝解压、发表主观的言论
感觉焦虑+夜晚> 情绪沮丧,看什么都是悲观的
感觉焦虑+家里> 转嫁情绪到家庭成员身上,吹毛求疵,挑毛病
①如何改变坏习惯:方法1 从触发点改——可以尝试改变环境。
例子:我有一段时间睡前一定要刷手机不停。(触发点:无聊、娱乐放松)本来上床就晚,刷过凌晨感觉才能睡。因为手机就放在床头柜上,躺上床总觉得好像还不困,就自然而然拿来刷一刷,一刷很快一小时就过去了。其实,这一小时白白浪费了,第二天早起还没精神。后来,自己思考了一下,把手机移出卧室,放到了客厅。基本上就解决了睡前刷手机的习惯,开始了睡前读Kindle,比较容易培养困意,又赢得了阅读的时间。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方法1从触发点改,尝试改变环境。我觉得,以后工作的时候,或者需要整块时间学习的时候,应该把手机锁进抽屉,放到离自己比较远的地方,可以排除干扰,提高效率。
方法2从需求触发——用更多的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孩子从游戏中获得了价值感、连接感、刺激、激励、接纳,那么要改变孩子爱玩游戏、刷手机、看电视的习惯,需要找到其他的方式来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比如:一项长期坚持的体育运动;孩子拿手的事情,让孩子帮忙;家庭集体活动(旅行、徒步等);全家人一起读书、看优秀的电影;玩桌游;做手工等等。我感觉是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一个孩子如果平时只有学习,而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那么他放松下来的时候,基本上只能选择电视、手机和游戏了。
②说到做到:(发生了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事情解决的时间点和办法,检验孩子是否明白,启发式提问得到孩子明确的反馈)
关键点:提前告诉孩子你的决定,并确认他们明白你的决定并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执行,只做不说;一旦孩子说听明白了,不再提醒。
6-2 如何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重复。日常惯例表,重复的力量。
规律稳定的作息不仅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还能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帮助他们日后适应更多更大的变化。
日常惯例表(好习惯养成的法宝)
可以解决晚上睡觉的挑战、早起上学、放学后的作业等。
询问孩子需要做什么;让孩子排好顺序;定好时间;写画下来;张贴。如果执行不成功,要和孩子讨论变动和调整。
本周我和辰宝协商做了睡前惯例表,睡前事项的顺序和流程和平时基本一致。我家以前的问题是时间上没有好好把控,家长本身没有时间观念,常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忘了时间。因此,这次主要控制好了各项流程的时间点,把时间设置的富有弹性,给予5岁的孩子留有余地,以便哪怕上一个流程拖延了一点时间,后面也有时间可以做调整。最终保障10点10分关灯睡觉。如果把时间框的太紧张,导致最终无法执行,会带来挫败感,反而容易在时间管理上自暴自弃。
6-3怎么约定执行才有效
1、四个步骤:友好的讨论;头脑风暴;时间期限;理解孩子(理解孩子做不到,示范家长的责任心)
我们和贝儿约定了暑假电子产品的使用。在约定之前,我还没有学到这一课,因此在执行的时候可能更多是家长的意见,没有进行友好的讨论和头脑风暴,虽然也听取了一点孩子的意见。我们的约定是这样的:每天玩电子产品20分钟时间,不限玩什么内容。时间是每天晚上。去年是把手机和电脑放在家里,随处可得,结果发现孩子尚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无法执行与父母之间的约定。今年执行的过程中,白天我把电子产品锁进抽屉,等下班以后,再把抽屉打开。到目前为止,孩子都能很好的贯彻执行约定。
2、四个陷阱:期望过高(希望孩子的轻重缓急和成人一致。孩子认为玩重要,成人认为学习更重要);陷入论断与评判(而不是关注问题本身);约定达成不完整(没有具体的而时间约定);不和善不坚定(陷入自己的恐惧、焦虑、沮丧,没有对孩子和自己保持尊重)
3、四个提示:语言简洁明了;做出提醒;无声提示;表示感谢
6-4赋权,帮助孩子自理自律
①赋权与干涉
赋权:把控制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并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
干涉(包办):介入年轻人(孩子)和他们的生活体验之间,希望尽可能的减轻他们为自我选择应该承担的后果。
干涉的方式:
直接行为干涉:做太多,给予太多,搭救/修复,帮他们说谎,围绕在他们身边,告诉他们做什么怎么做。
感情的干涉:(感情方面的控制)贿赂或物质奖励、过度保护、惩罚或控制,“如何”“为什么”“为什么不能”的训诫,责备和羞辱,活在否认中。
赋权的过程:把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
我有信心你可面对这项挑战;如果你惹了麻烦,我会和你一起解决;我可以等,我有时间;从错误中学习不是很有趣吗?
②赋权的方式:
1、先接纳感受
2、建立起连接并重新想办法
3、先邀请合作,再提供选择
4、有限的选择
5、给予激励
6、用启发性问题
7、验证小孩子的知识面和理解力
8、用提醒孩子能做什么来表示信任
9、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
10、一旦…就…
11、说出你要什么或你是什么意思
赋权后的回应:
1、倾听并给予情感的支持和认同,既不解决也不忽视
2、教会生活技能
3、通过家庭会议或者共同解决问题步骤达成约定
4、有尊严与尊重的决定你将做什么
6、分享想法、感受和决定(不用说教、讲道理、执着于约定、或者要求别人满足你的需要)
7、保持尊严和尊重,集中在问题上。让事情顺其自然但是不要放弃。
②赋权,自理和自律:
从环境做起:有自由、有边界、有价值(让孩子觉得“我能行”)
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从陪伴做起:我做,孩子看;孩子做,我看。
放手不是放弃,赋权不是一次性的交易。放手前需要做好准备。赋权可以帮助孩子发展我能行的信念。
本周的觉察和感受:
1、欣慰:从上周开始安排贝儿在每天4点之后带辰宝,直到我们回家。平时几乎没有给贝儿安排家务,带弟弟也算是家务的一种。我发现当大人不在家的时候,她像小大人一样承担起了责任,会去小区里美术老师家接弟弟回家,有时会陪弟弟在小区后面的公园玩一会。当我们不在家的时候,她俩反而能更好的相处。
2、焦虑:我会把工作上的烦恼和原生家庭的事带回自己的小家。我觉察到当我满脑子不停盘旋着让我烦恼的事情的时候,心里会很烦乱,根本没有办法好好的关心孩子,倾听孩子的需求。我就会变得很僵硬,满脑子是“你应该怎么做”,而无法实践正面管教。这个时候的我,充满了担忧和不信任,就容易转向控制而不是赋权。我是一个两面的妈妈,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又很可怕。我需要分清自己的问题,和别人的问题,注意到界限。
3、有趣的约定:昨天跟辰宝拉勾约定,陪他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我发火,骂人打人,就变小狗。在变小狗的威胁下,果然奏效,对辰宝的要求立马拉低了。读不出的,赶紧给人家再读一遍。见人家不好好读,动不动神游,也不急头白脸的了。好声好气地提醒人家。简直了,想来自己都觉得好笑。否则变小狗,脸就丢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