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学习霍兰德类型论的思考

关于学习霍兰德类型论的思考

作者: 符充的生涯驿站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22:02 被阅读0次

特质因素论的理论假设问题何在?

特质因素论是研究个人心理特质与职业因素相匹配的理论,有几个基本假设:

1.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反映在兴趣、能力、需要、价值和人格特质上。

2.每个职业和工作也有其独特性,这些独特性反映在工作项目、所需能力、所提供的报酬等方面。

3.个人与职业的独特性都能够透过评估工具测量出来。

4.如果个人的特性和职业的特性是相吻合的,双方都会感到满意。

特质因素论认为人的独特性可以透过评估工具测量出来,忽略了个体及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把人物化了。

个体职业的发展,除了深度,还有广度,具有无限的可能,把人的特质与职业对等,限制了个体的发展。

对于经历较少,经验不足的个体来说,测评工具并不适用。

职业满意度,并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特性与职业的特性是否吻合,还有其它的价值需求。

如何看霍兰德理论的六个原则基础?

1/ 选择一种职业,是一种人格的表现。

选择职业,我认为决定性的因素是价值需求。人具有可塑性,能够在探索和尝试中发展自己。而人格,只是其中的一个维度。

2/ 既然职业兴趣是人格的呈现,那么职业兴趣测验就是一种人格测验。

职业兴趣只是一种倾向,测评也只是个工具,把人格交给工具去测验,是把人物化了。

3/ 职业的刻板化印象是可靠的,而且有重要的心理与社会的意义。

职业的刻板印象,是一种固定的看法,忽视个体差异,而社会和个体都是发展的,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

这个观点在特定的时代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比如工业化时代,需要同质化的个体,重视整体,而不是个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体的独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这个观点就不合时宜了。

4/ 从事相同职业的成员,有相似的人格与相似的个人发展史。

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人的独特性与职业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个人的发展经历都不相同。

5/ 由于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他们对于各种情境与问题的反应方式也大体相似,并且塑造出特有的人际环境。

这也是工业化时代的观点。而完美的团队,应该是由不同人格的人组成的,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6/个人的职业满意程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取决于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性。

适配性只是衡量职业满意度、稳定性和职业成就的单一的维度,人的价值需求往往不是单一的,所处的环境也是发展的,复杂的。衡量的维度也应该是多维的。

金树人先生在《生涯咨询与辅导》中的解读,基于西方工业化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霍兰德理论的价值在哪里?

霍兰德理论,把职业能力的要求归纳成六种类型,为职业探索和职业选择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工具。借助霍兰德代码的协助,让当事人能迅速地,有系统地,并且有所依据的在一个特定的职业群里进行探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学习霍兰德类型论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nc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