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暑假已经来临,朋友圈中各种暑期班招生火热。
发现朋友们自从有了孩子,提到教育,每个人都是绷紧了神经。
有新闻说赵薇为了女儿专程去香港面试,花了1.2亿买下学区房;前不久生了双胞胎女儿的张杰谢娜更是在上海花了8000万给孩子买学区房。
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让家长和孩子都进入到了一种全民焦虑的状态。
而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钢琴六级,能够用英语流利的对话,马术击剑都拿过奖等等,让人眼红的背后,更是无数家长内心的焦躁。
我们一心“富养”孩子,希望他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昂贵的学区房背后,孩子真的如你希望的一样成长了吗?
2
周末在家刷到一则新闻:
大卫,48岁,上海人。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同济大学毕业后,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工程硕士学位。
然而,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却在回国后天天窝在家里,不肯工作,靠着82岁的老母亲的退休金生活。
阿姨有尿毒症,每月医疗费要花2000元,35000元的退休金完全不够两人生活。
对于今天的局面,她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而儿子也把自己的种种不顺归咎在老妈身上,说是老妈的溺爱毁了他前途。
都说小儿难养,能把孩子培养成高端人才更是不容易。
大卫自身必然有很大的问题,但作为家长,我们更该深思这种巨婴的成因。
3
朋友琴琴是个5岁孩子的妈妈,她说小的时候,担心宝宝的吃喝拉撒,多了少了都觉得有问题,每天都这样绷着。
孩子大一些了,除了吃喝拉撒,又要和他斗智斗勇。
吃饭、洗澡、出门,为了让孩子在这些事情上别拖延,她每次都要耳提面命催催催。
一开始催促还有用,时间久了,琴琴催的厉害,宝宝却越是拖延,甚至说:“你越催我,我越弄不好!”
记得在《爸爸去哪儿》中陈小春一直对儿子很严肃,整个过程中都充满了催促,而Jasper那句:“Can you stop angry now?”让人印象深刻,也让陈小春有了改变。
面对孩子的“不懂事”,家长特别容易显露出急躁和不满,而事后可能又懊悔不已。
黄磊曾经说过:“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