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什么

作者: 那只毛虫 | 来源:发表于2016-10-10 21:58 被阅读39次

    今日翻看微信订阅号时,无意间点开了一个视频——最新一期《我是演说家》节目中的一个英语培训教师董仲蠡的演讲。
    我也是一个培训教师,也是一个有着梦想,想真的做教育的培训教师。教育,拆解开来就是教书育人。而我一直认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因而,在我的培训课上,我也如同董老师一样,在规定的两小时内,我会讲解题方法,也会讲答题技巧,甚至所谓的选择题答案规律——三长一短就选短,三短一长就选长,齐头并进选2B,参差不齐选4D。而在两小时之外,在课程不那么紧凑,时间还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延长5到10分钟,给学生讲既是词圣又是诗神,还是画家和书法家的苏轼;给学生讲纪晓岚和乾隆的说话技巧;给学生讲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故事;给学生讲妙趣横生的对联、唐诗宋词元曲;给学生分享旅行的经历,养花的趣事,甚至养孩子的苦与乐……这些虽然和考试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东西,恰恰是还是初中生或者小学生的孩子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更好生活的种子。我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种上一颗叫做“修心”的种子。
    董老师在演讲中这样说:我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提高个人修为,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更好地认知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犹记得东莞2013年高考一模优秀作文《为他人鼓掌》,这个作文题目在现在浮躁的社会,浮躁的教育环境中,绝大多数人都在争强好胜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在我快十年的教育生涯里,印象最为深刻,最为轻松,师生都最为愉悦的授课是两年前一对一培训一个即将留学加拿大的初三学生。一个月,我的语文课,仅上了四次,八个小时。可是,这八个小时里,因为没有中考的压力,没有对分数的追求,没有必须要讲的答题技巧,我们从天文说到地理,从古代说到现代,从伟人说到凡人,甚至生活常识,甚至艺术欣赏,甚至……很多细节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那样的授课里,师生都很愉悦,学生亦有感而发地次次课后写日记,记录下我们课堂提到的某位名家,某个名句,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启发。
    教育一定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教育也一定不是单纯地学会课本知识,教育更一定不是单纯地做会老师布置的习题。如果那样的话,将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悲哀。暑假时,我教一个即将上六年级的学生语文课,本着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在每次周末学生不上课之时,我都会给家长推荐课外书和值得学生看的电影。可正因为我如此特别的作业,反而让家长失去了信任。她认为我没有好好给他孩子讲解小升初的习题进而将我的课程停了。这一定不是如今家长中的特例,而一定是大多数家长的形象。
    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是日本的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相信很多家长和学生都看过。这本书中讲到的小豆豆小时候在巴学园的经历。那所巴学园是小林宗作先生在二战时期创办的,距离我们现在有七十多年了,那时候的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的中国的教育理念相比较,我们尤在人后。我们难道不应该在这个才学和财富不成正比的浮躁社会中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我始终觉得现在社会中,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人群,除了学生还有家长。很多家长,无论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为缺乏耐心,很多时候都是简单粗暴式的:女的吼,男的打。这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
    因而,我觉得,董老师在演讲结尾所说的一段话非常好,愿写出来与大家共勉,他说: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教育或者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有人曾如此想过?中国有多少家长都是追求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中国有多少家长自己本身就是迷茫的一代,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追求什么?中国又有多少人每天的生活都是充实而拥有满满正能量的?
    我是一个课外培训老师,我一己之力不能改变什么,只是,我喜欢那个在沙滩上捡搁浅的鱼的孩子,虽然搁浅的鱼很多,他不可能救活所有,但他在尽自己的力量救活能救活的鱼儿。我亦如此,在教育中,我扎扎实实做我的教育——提高自身修养,传道授业解惑,亦去影响我身边的家长和孩子,真正地懂得教育,懂得学习,懂得成长,懂得做人,懂得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sv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