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关心的是人如何能过上良好的生活,犬儒学派和斯多葛学派将他的哲学阐释成“人不能沉溺于物质上的享受”。不过,苏格拉底的另外一个弟子阿斯瑞提普斯则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更高度的感官享受。他说:“人生至善之事乃是享乐。”又说:“至恶之事乃是受苦。”所以他希望能有一种生活方式,能够避免所有形式的痛苦。这和犬儒学派以及斯多葛学派的“忍受痛苦说”是截然不同的。在公园前300年左右,伊壁鸠鲁在雅典创建了“伊壁鸠鲁学派”,将阿斯瑞提普斯的学说进一步发展。
3.伊壁鸠鲁学派
传说伊壁鸠鲁住在花园里,所以这一学派的人士又叫“花园哲学家”。据说,在花园的入口处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陌生人,你将在此地过着舒适的生活,在这里享乐乃是至善之事。
这个学派对快乐的定义是比较丰富的。他强调在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乐趣时,必须斟酌它带来的副作用。比如你吃巧克力感到快乐,如果不停地吃下去,是不是还会快乐呢?所以伊壁鸠鲁强调在追求较短暂的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取更大、更持久的快乐。
伊壁鸠鲁认为,所谓的乐趣不一定时指感官上的快乐,交朋友与欣赏艺术等也是一种乐趣。此外,我们若要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伊壁鸠鲁以他所谓的“四种药草”来总结他的哲学:“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他说,人应该拥有一个哲学的药柜,储存以上的药方。他的学说对于当时人们惧怕死亡的心理,起到了很好的抚慰作用。
与斯多葛学派的人士热衷于政治不同,这一学派的人更喜欢离群索居。不过,伊壁鸠鲁学派的理念并没有传承下来,在他死后,许多伊壁鸠鲁学派的人士开始沉溺于自我放纵,他们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在今天,“伊壁鸠鲁”被用来形容那些专门追求享乐的人。
4.新柏拉图派哲学
以上三个学派都是和苏格拉底有着深刻渊源的。然而希腊文化末期,最令人瞩目的哲学学派是新柏拉图派哲学,这一学派的学说主要是来自柏拉图的理论。
新柏拉图派哲学最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汀,他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的二元论。他认为,世界横跨两极,一端是他成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上帝的光亮。怎么来理解他这个说法呢?
我们可以把真实世界想象成一堆野火。发出熊熊火光的是“上帝”,火光照射不到的黑暗之处则是构成人与动物的物质,最接近上帝是那些“火花”,也就是人的灵魂,它们是所有造物据以做成的根本形式。
与柏拉图的二元论相反的是,普罗汀理论的特色在于万物一体的体验。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一体,因为上帝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而且他还有过一两次灵魂和上帝合二为一的体验,体现出了神秘主义者的特征。
了解了希腊文化最后的哲学家们之后,老师还要给苏菲讲述什么呢?苏菲已经沉浸在研究哲学的乐趣之中了。其实,哲学真是很抽象的,对吗?对于这些睿智的先哲们,唯有致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