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阅读共读营 《非暴力沟通》day4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倾听的耳朵,这个耳朵不是摆设,更不是我们身体的装饰品,反而是用来与人沟通的,所谓沟通,肯定有人讲还得有人听,那么你平时是怎么倾听,当对方想你倾诉时,这个方式是不是正确的呢?
今天共读第7、8章,都是讲倾听,我们大部分时间觉得沟通不就是要说的呀!为什么要学会倾听呢?我们前面都都学习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并给予反馈。那么我们在倾听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书中提到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做到全神贯注确实不容易,如果我们不这么做,那么在沟通中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边界、纠正”。如果我们在倾听后以这样的方式出现,那么对方的问题能得到解决吗?我想是比较难,并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当时的情况。
在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需要给予反馈,在询问前,需要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的。什么时候需要给对方反馈呢?我们需要在理解对方倾诉的内容,同时需要对方确认我们的理解是否对,如果理解有误可能会给对方带来新的不快。当得到对方充分的倾听时,我们将会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方会停止说话。如果还有不确定的情况,我们可以多询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要告诉我的吗”。我们在回想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倾听的时候我们是否做的恰当,是否有给自己和对方带来误解。我们学习非暴力沟通就是来解决我们之前遇到的问题的。
当我们的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可以大声地提出需要,也可以换一个环境,我们自己也需要时间和空间调整下自己的状态,等静下来再回来。我们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时候,我们应全神贯注的去倾听,并确认倾听的的信息是否是对方所说的。
倾听的力量有时比说话更有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段时间需要倾诉一些事情,在我们倾诉这些事情的时候,需要倾听者能够理解和明白,并给予反馈。非暴力沟通我们不能只学会他的一些套路,在遇到问题时直接照搬,这样也不是很合适,我们更多需要结合当时情况再做一些恰当的举动,同时在倾听过程我们也可以示弱,示弱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对方。
并不是所以的倾听都是正向的,有些倾听后的反馈也会给倾诉者带来新的伤害,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因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去做。当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很容易被误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