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讲了OKR工作法的原理,以及公司制定和使用OKR的场景。
很多同学在使用OKR一段时间后,会反馈自己一直朝着OKR的方向在努力,但是最终的完成度太低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作者在《OKR工作法》这本书中,对于这些方面稍稍有点浅尝辄止。之前我在有书的《人人都要完成的成长必修课》中分享过我的一点小经验,除了在第二节课中提到过要避开的三个关于OKR的坑,影响OKR完成度的还有5个要素。
要素一:目标多,但没有优先级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我们的目标可能都不止一个。你可能又想学习进修,又想升职加薪,还想出门旅行,但一年下来,可能哪个目标都没有完成。每个企业也都面临这样情况,管理者在制定OKR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关键目标,比如要解决人员流动问题,又要实现业务的增长,还要维系与客户的关系……结果哪方面都做不好。
乔布斯说过“创新意味着对1000件事说不”,设立目标很诱人,但目标太多就会模糊我们对重要事情的关注。所以目标3-5个之间是最优的。这3-5个目标,如果每个都同等重要,那就意味着都不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目标按照重要程度排序,一次只做一件事,这样目标完成的概率就大多了。保证每次目标的单一性,并用三个关键结果来衡量它,这样我们的精力就会聚焦在优先级最靠前的目标上。
不过,实际应用中,大家会发现,即便确定了优先级,也很难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不惦记其他目标,而且那些目标摆在那里,你就时常有冲动去想要完成。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养成优先级的习惯,必要时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转变我们的思维,比如,可以每天列一个计划清单,标注优先次序,每做完一项,划掉,才能开始下一项。
如果你对目标的优先级很难判断,那么当你面对自己繁多的目标时,不妨尝试问自己,哪个目标必须完成,哪个应该完成,哪个可以完成;将必须完成的目标设定为最优目标,这样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目标上了。
要素二:没有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都知道重要紧急的事情要先做,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可以不做。但我们却很难摆拖紧急不重要的事务,比如接听电话、回复信息;参加一些不必要的会议;再比如不管同事家人提出什么要求,我们都希望能马上帮助他们。
而我们也因为每天都在处理这些紧急的事件,所以常常感到非常忙碌。时间久了,就发现你越来越忙,可离目标却越来越远。
有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哲人看到一个农夫在砍柴,他的斧头很钝,树枝很粗,很难砍断,农夫就用力一斧头接一斧的砍。哲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把斧子磨快一点再来砍,这个农夫回答道:我没有时间磨斧头。对于这样的回答,我们可能都会笑这位农夫,难道他不知道磨刀再来砍树枝会更快么?事实上,工作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做着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却忽略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紧急的事情要做,哪怕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也无法将精力全部投入在重要的事情上,就连我自己也做不到。这时候我们可以用二八定律来引导自己,分配我们的时间,我们可以用80%的时间,来做高回报的事情,用20%的时间,来处理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而且最好集中一个时间来做这些事情,避免将你做重要事情的时间打散。
要素三:团队之间缺乏沟通
如果你希望团队能够聚焦在重要的事情上,那么你首先要将目标透明化,保证每一个相关的人员,都清晰地知道目标,保证大家协同一致,并且有清晰透明的反馈。这样如果有人把球打到场外,你就能马上看到;有人一直缺席,你就能马上知道,及时修正,团队间的协作就会变成良性循环。
OKR中的任务不是相互独立的孤岛,恰好相反,它建立了一种联系,全方位地链接着团队最重要的工作。当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高度协同的时候,那么最后OKR的影响力也会被放大。而有时候,团队成员虽然知道目标,但是却没有理解好,自己究竟该做什么?
这时候你作为一个管理者,就需要不停地够和团队沟通目标,仅仅聊目标是不够的,必须把目标渗透到团队运作的每个角落,甚至工作的每个细节。周一的会议上,明确所有人的责任,然后通过内部邮件不断重复阶段性目标。而目标完成的进度,也必须在每周的会议或者邮件中更新汇报,分解出的任务要能够支撑目标的达成。所以设定了目标之后,就要持续跟进。
很多时候,目标没有达成,工作很混乱,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持续跟进,也不喜欢回顾,走到哪里算哪里,这是目标管理中的大忌。当团队成员不断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和复盘迭代时,目标就会在每个成员的心中,越来越清晰。
要素四:没有做好计划
很多人认为制定好了关键任务,行动就可以了,于是你每天都精力充沛地做着与关键任务相关的事情。比如,你下定决心要减肥了,于是就在关键结果那项写着从180斤瘦到150斤。前三天还坚持的不错,没有吃零食,也坚持了运动。但是第四天的时候,你一整天都在工作、开会,处理事情,这时候有一块巧克力摆在你面前,你却跟自己说,今天工作太辛苦,就当是奖励自己的,完全忘记瘦身的事情。
事实上,人类的意志力和坚持的决心是远远没有那么强大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行动都能达到目标。这时候就需要一个目标管理系统,来帮助你提醒你一直记得重要的事情,让你在忙碌的时候,疲惫的时候,依然能保持在完成目标的轨道上。
就像你要成功减掉30斤,就要每天计划完成什么运动,规定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或者请一个私人教练。而我们要对自己的目标,完全负责,当然你也可以在计划中写上有仪式感的庆祝方式,比如根据计算你可以适当吃多少巧克力,并且每周进行盘点。这样在你想吃巧克力的时候,还能确保你继续朝着你的目标前行。
要素五:轻易放弃
有了目标,有了关键结果,也有了实施计划,但很多人却在轻易放弃了。
有些人在中途放弃了,也许是因为没有找到那个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使命和目标,或者说,制定的目标不足以让你产生持续的兴奋感和使命感。这种情况,是目标和关键结果没有制定好,可以重新制定OKR。
而还有大部分人放弃目标却是因为经历了失败。同样是失败,但是失败的方式却各不相同。一般OKR没达到想要的效果,一部分原因是设定关键结果时出现了问题。
有些个人或者企业发现自己的关键结果都完成了,因为第一次制定目标,把目标设定得很低,或者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太害怕失败了,从来不知道给自己挑战的机会。大家隐藏了非常多的实力,所以虽然目标达成了,但是大家却觉得没有实现期待的价值。还有些团队是因为关键结果设定得太高了,完全超出了大家的能力,导致目标没有达成。这时候大家就会怀疑OKR的可行性,然后轻易放弃了。
其实,我个人也在完成关键结果的时候,失败过。在我的新书中也跟大家分享了我曾失败的OKR,失败并不可怕,OKR本身就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调整的,通过OKR去认清自己的能力,在每次失败中找到原因去调整你的实践方案。
大部分失败放弃都是因为制定了OKR,就没有了下文,没有跟进目标,没有分析有效事件和无效事件。而大部分的成功,也有着相同的特点,就是失败后不断尝试,跟进目标,排除无效事件,高效推进有效事件,不断学习,调整规划,最后才能成功。
那我们应该如何行动呢?
我在多年的OKR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拿我自己2020年第二季度的其中一个O举例,我把“OKR与关键结果管理表”放在了文稿中。
行动的第一步,是再一次细化目标,将它们合理地分配到每天的进程当中。
比如我的KR2,是3个月时间读20本非虚构书籍,那么每个月相当于7本书。这时候,就要把这个项目进行下一步分解,比如,我要读的这二十本书,首先,可以思考选择哪二十本书,要列个书单;然后,将书单分门别类,需要一整段时间阅读的历史、新闻类书籍分一类,一些短篇的可以分章节阅读的纪实类新闻、工具方法类书籍分为一类。然后就来考虑你的时间,哪些时间可以拿来整块学习,哪些时间是允许碎片化学习的。需要你进行更一步的分解。
行动的第二步,就是每周检测,定期跟踪自己的计划。
很多时候,我们的计划无法正常施行,节奏搞得很乱,就是因为缺少了回顾的环节。所以,在周末的时候,我们要对上一周的进度进行复盘。我在《引爆自律力》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方法,叫做“OKR的四象限图”。分别是整个季度的目标、本月计划、本周复盘、下周计划。
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表格,那就是我完整的OKR四象限执行图,供大家参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38276/6c17a6de1aba7912.jpg)
比如我2020年4月份的整体计划,就分为三块:1.根据每周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OKR;2.每个工作日撰写读书笔记,并思考如何将读书笔记和周记相结合;3.阅读完毕7本书,并将它的核心知识点,融入到个人知识库中。
而在4月第1周的计划就更加详细:1.制定每日学习计划,重点规划好学习时间;2.确定本季度20本书单,15本非碎片化读物,5本适合碎片化时间阅读的读物;3.建立个人学习笔记,公号记录本周学习状态,并更新5篇学习笔记;4.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提醒工具,比如番茄时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