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中道的意思还不是说离开两边走中间,不是这个意思。中道,《中庸》上讲得很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这两个字很好,虽然那时候没有化学课,他也懂得中和。你把一瓶醋,里面放五十克的苏打粉,摇一摇,它不是就发热了吗?等到它冷却了以后就变成白开水了,既没有碱性也没有酸性了,这叫中和。
修行怎么个中和法呢?有很多人修行都看错了,做错了。
第一个睡眠意识,比方说我们睡觉有睡眠意识,不是做梦,要不就是无记,但是意识在,意识若不在,那就是死人了。若说“我们不做梦,所以没有意识”,那睡眠学习机有什么用?卖给谁呢?所以说人有睡眠意识。
第二个相对意识,人醒了,就是相对意识。什么都是相对的,人我、得失、是非、好恶……,一切都离不开二元的相对意识。
第三种意识,就是独我意识。把自己的心,卓然独立于物外,不与万法为侣。很多人以为这就是到家了,这是第三步,不要弄错了。等到你卓然不与万法为侣,只有自觉,这个叫独我意识。
第四种意识,叫无我意识,也叫客观意识,“万物皆备于我”,一切存在都是我,无处不是我,处处都是我,所以“如来正遍知”—— 真正的、普遍的都知道,是上帝的全知。
他们错在什么地方呢?错在他们认为一个人醒了之后,睡眠意识该丢掉;人到了独我意识,相对意识就一去不复返;人到了客观意识的时候,就没有独我意识了……。
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人到了“尼尔巴拿”(涅槃)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无我意识 —— 客观意识。“尼尔巴拿”就是涅槃了,涅槃的时候,那只有客观意识了,其他的那三样意识都丢掉了。但是人没有到涅槃以前,我们活在这个现象界,当你睡觉的时候只有睡眠意识,其他的三种意识不出现,但不是不在;当你醒来以后,只有相对意识,但是独我意识跟客观意识不出现。
我们修行要修行什么?当我们醒着的时候,我们要带着一点睡眠意识;当我们独我意识完成以后,我们又涵摄、包容了相对意识;当我们安祥到某种程度,见性以后,认得真我;哪个是真我?知道了那是原本的本心原态,然后这个真我又涵摄、包容了独我意识。这样的相互冲淡的结果,就变成了中道,这个中道是什么呢?就是安祥。
——摘自《耕云解惑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