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颂文学教室当代格律诗词选录诗社
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却惘然

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却惘然

作者: Mr_稻香老农 | 来源:发表于2019-12-03 07:09 被阅读0次

——读著名作家蒋坤元老师的优美文章《他的吓唬声音就如一首老歌》

吓唬声音如老歌,

常响作家耳朵边。

六十年代虽贫困,

人间纯真满友善。

大爷虽然常吓唬,

仁慈赐食把童怜。

疾殁甚喜为幼稚,

每当回忆却眷恋。

在作家的长篇佳作《长篇小说|圣堂寺传说28》里有一首小诗:

小康喜捧观音像,

更谢方丈肯帮忙。

回家忙唤妻子在,

观音菩萨交给娘。

娘亲益喜观音像,

让儿捧进家佛堂。

嘱咐小康心感恩,

感谢方丈好心肠。

附注:我读了著名作家蒋坤元老师的优美文章《他的吓唬声音就如一首老歌》后,我把评他文章的诗评标题为“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却惘然。”句子中的惘然不是惘然若失的意思,而是迷糊不清的意思,打开百度,请度娘告诉我们,我说得没错。我认为这句“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却惘然”还是很贴近作家的文章的。

作家写这篇文章看似信手拈来,其实这是作家几十年笔耕不辍如一日,练出了他的高超的驾驭语言的技巧,让他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熟能生巧,游刃有余。古语云:“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此,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直到读书死,我们更不能述而不作,不敢去写文章。亲爱的简友们啊,勇敢地拿起笔来,像作家那样“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句空”地去写文章吧,但要向作家学习,要写真正的文章,不要像那些好高骛远的人写什么硬拽斯文的鸡汤文,那些在网络上貌似走红的鸡汤文,我们要学会对其说不,我们要拒绝鸡汤文,像作家那样写出真正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成就。

相信吧,那些鸡汤文只会昙花一现,不会有什么建树的。而作家脍炙人口的文章才会经久不衰,而且常读常新。譬如作家的这篇文章《他的吓唬声音就如一首老歌》,写得非常自然,文章一开始就写那人吓唬他,而那人之所以能常常跑来吓唬他,是因为他们蒋家原来是一个大户人家,住的院落很大,而那人也住了进来,自然而然成了蒋家的一分子。作家小时候不懂事,当那人突然去世时,他还迷糊不清地感到高兴,多年后他又想起那人其实是个大好人,那人制止他哭闹,却还常常带些零食给他吃。那时正值上世纪六十年代,虽然贫困,人们之间却充满了友善和纯真的交往,不像那些面和心不和的人多的是尔虞我诈。作家的这篇文章揭开了他儿童时代的纯朴真情的一面。

作家的《长篇小说|圣堂寺传说28》,写了小康喜捧观音像回家,他让妻子喊娘回来,然后帮助娘把观音像请进家佛堂,他又听娘的话,要心怀感恩,感谢慧林方丈的好心肠。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倍感亲切和舒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却惘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iq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