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丧葬习俗碎笔

作者: 嘉节号长春 | 来源:发表于2024-08-16 00:00 被阅读0次

日月星辰,陵谷沧桑,说起来让人感慨不已。“几回人世伤感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西塞山怀古》中的诗句。宋代词人晏殊的《玉楼春》中则道“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另一位此人姜夔的《鹧鸪天》:“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也有类似的感慨。

偶有同村人自老家过来,来到笔者寄居的省会城市,一顿饭自然少不了。饭间老老少少,死死生生,婚丧嫁娶之类话题自然少不了,便有一丝丝遗憾与不舍回荡于脑间,挥之不去。

在乡间,几乎所有地界上给死者的送殡归天程序都差不多,比如不会像娶亲祝寿之类预先邀请他人参加,而是全凭自愿,自愿前来吊唁,前来帮忙自愿帮忙(主人哭丧,一般不打招呼的)则来,心里有什么忌讳不来也无大妨;特意送礼自然可,不送礼夜没什么太不合适,说到底就一团晦气嘛。当时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笔者,由于笔迹尚可,担任过此类事情上的收礼的书记员。对先前农村丧葬的林林总总和乱七八糟还是知道一些的,故而有了以下的摘引和堆堆砌砌,有了本文。

民间丧葬习俗中,一些做法说来不好听,惮确乎如此,那就是,人之未死,丧事实际已经开始,那就是要穿衣戴帽,即穿寿衣(也叫老衣,敛衣,寿服,寿裳)。“老”与“寿”在此都是永远不灭之意。千万牢记不是在人死之后才穿,而是在人临危之前就会穿上。这个时候,是人即将离开人世间的时候,也就是人还有一口气的时候。

穿寿衣之前,就像人还健在一样,会给他洗脸、梳头、洗澡。意思是,干干净净的来到人世间,也干干净净得离开人世间,不留一星半点儿的遗憾和污秽。

寿衣的穿戴和使用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意义,不仅关乎死者的尊严和尊重,也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美好祝愿。寿者,永远也。例如,寿衣的穿戴通常在老人去世前进行,以便于子女给老人穿衣,避免老人去世后因体内各器官处于失禁状态而不利于穿衣。此外,寿衣的制作材料和款式也有特定的讲究,如多用绢棉制成,寓意眷恋和缅怀,且寿衣的件数通常为单数,以取吉利之意。这些习俗和传统反映了中国人对死亡的态度和对生命的尊重。

执行者呢,死者的子女自然少不了,此外还有与子女关系密切的男男女女,死者为男性则以男性为主;死者为女性呢,则男性离远点为佳。

死者装殓进入棺材后第三日乃习惯的钉棺日,是丧事的一个重要环节,亲友皆到,其郑重其事,繁琐细腻仅次于出殡。乡间的盖棺又称之为铆钉、煞扣、合棺、封口、绝口等,众所周知一个成语干脆就叫“盖棺论定”,意思是,棺材板一闭合,这个成语出自唐·韩愈的《同冠峡》诗:“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它强调的是,只有在一个人去世之后,才能对他的生平、行为和贡献进行全面的评价,从此不可更改。这个成语强调了评价的客观性和最终性,即一个人的功过是非,只有在其生命结束之后,才能有一个定论。“盖棺定论”和“尘埃落定”,二词的意思也几乎完全一样,这才是人对死亡的最后认定。

在不少地方,讲究是,盖棺时,亲属以及旁观者需要远离棺材,忌讳人将影子倒映入棺材内,换句话说还是坚信有什么妖魔鬼怪存在。当然现代人对此此已经很是不咋在乎一回事。外与死者生肖相冲相克的也人不能在场,否则对丧家不利,盖棺后即要安钉。盖棺这一事是非常严肃的,很多规矩还是要讲的,一定不要轻易的去触犯,丝毫无犯赢得祖先护佑,一生富贵安康!

出殡时,抬棺者一色都是些活力四射的小伙子,在传统文化和风俗中,抬棺者在出葬时避免说出“重”字是一种重要的禁忌。这是因为,如果抬棺者在抬棺时说出“重”字,可能会导致棺材在出葬途中掉落,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可能会给家庭带来不幸和灾难。因此,抬棺者在出葬时通常会避免说出“重”字,而是选择使用其他词语代替,以避免这种不吉利的影响12。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民间丧葬禁忌,例如避免埋葬时抬棺者说“重”字,因为这可能会引起变化,如棺材比较重,抬不起来,或者在行走过程中棺材会掉在地上。这些禁忌体现了人们对尊重逝者和避免不吉利事件的重视。

此外,还有些相关的零零散散的讲究和习俗,如抬死棺忌走回头路,不能回头看;

死者的棺木一般都要在老人生前由儿子备好,“六十不治棺”,否则不孝,太晚了;

抬棺材到别人门口要放鞭炮,冲掉晦气。

安葬后要做七七四十九天,孝子不理发、不修面,谓之“养孝”;五七需由孝女来做;安葬后要做百日、周年祭祀,以后归为常规祭祀。

丧事过后,死者家月内日内忌到邻家串门········

相关文章

  •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也是一种文化,各地风俗不尽相同。 我们这里有人去世后,家里就会请来风水大师,根据逝者死去的时间,还有逝者...

  • 2022-12-02

    丧葬 04-27汇聚古今风俗异事关注 “丧葬”在中国古代一直就有着独特的习俗,关于中国古代丧葬习俗方式是怎样的呢?...

  • 傈僳调查之腊马登村那些事儿(二)

    丧葬习俗 腊马登村的傈僳族自己认为都是从丽江迁徙而来。最能说明祖宗是丽江迁徙而来的丧葬习俗中...

  • 乡间习俗

    乡间还保存了一些过年的习俗,婆婆每年都会在年前炸糯米饭圆子,打年糕,做米面,准备做圆宵的糯米粉。水塘里的鱼早在几天...

  • 桃源的丧葬习俗

    昨晚23:52,邻居年近90的奶奶因病去世了。她儿子在我们桃源村小组的群里发了讣告,恳请村民们去帮忙料理后事。乡亲...

  • 清明节,满汉丧葬习俗漫谈

    文/宋承志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满汉民族的丧葬习俗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交汇融合,从而使本民族的丧葬习俗发...

  • 美国传统的丧葬习俗

    1. 守灵。美国的传统葬礼大多采用宗教形式,一般在教堂里举行。葬礼前,灵柩要停放在教堂中,亲友们轮流为逝者守灵。学...

  • 乡村丧葬习俗真的好吗?

    晚上9点半,小宝已熟睡了一会儿,却被一阵鞭炮声惊醒!大概当妈妈的都会深有体会哄睡的孩子被吵醒的那种心情!平...

  • 农村的丧葬习俗(下)

    成服和行祭 接完吊唁的客人,孝子要剃孝头了。以前是用剃刀刮成光头,满七前不得再剃头。现在一般都用推剪推成光头...

  • 农村的丧葬习俗(上)

    前言 前些日子,我的老岳父辞世了。我回老家奔丧,又一次目睹了农村的丧葬习俗,所以萌生了把这种习俗记录下来的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间丧葬习俗碎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mj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