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导图道学
从紫阳著作论阴阳

从紫阳著作论阴阳

作者: a463cc15b18a | 来源:发表于2019-01-30 07:14 被阅读68次

    一阴一阳之谓道,离了阴阳何道云。天地人身均幻象,鼎炉药火尽虚名。

    古人岂果执男女,现哲宁真辨主宾。反复参详平叔语,金丹终只此阳阴。

    一阴一阳之谓道,离了阴阳不是道,可见道即阴阳,阴阳即道,阴阳并行谓之气,故道与气便连在一起了。所以古之炼丹道的人就叫修道,今人则通称做气功。是一是二,本无异同。可惜的是,现时的人,尽管都叫做气功,却偏是把阴阳都忘了。以至舍近求远,不是到肉团心中找活计,便否解到男女阴阳上去。张紫阳公有鉴于此,故在《四百字序》中明白告诫说:"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丹田、非泥丸,……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所以我们研丹道的人,如果不了解阴阳,不知先天真气须向阴阳中求之的道理。而孜孜于心、肾、肺、肝、丹田、泥丸,甚而着入男女之鼎的采阴补阳上去,或男女双修的什么隔体神交上去。阴阳未得,而心念先动,是漏泄之道,非采补之道,是束缚阴阳之道非超脱阴阳之道也。

    张紫阳在《悟真·自序》中说:"夫炼金丹之道,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超二气于黄道者,会三姓于玄宫。"二气非阴阳乎?超二气黄道者,即合阴阳而超入于虚无之地也。会三性于元宫者,将阴阳再合之三体亦共合于虚无之地也。其实阴阳一合,三才五行,四象八卦,以至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千枝万叶之万殊,都莫不翕聚。只合不分,团成一体,固结而不可解,非现现成成的一个金丹乎?

    金丹之所以易,就易在这里,阴阳一合就成,凡息一住即结,不假外求。所以紫阳在二八之十二诗中亦痛切的告诫说:"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阴阳莫乱为。"无乃世间之人,总是有取铅汞(世间上或色身上之凡铅凡汞)为二气的,指脏腑为五行的,认心肾为坎离的,以肝肺为龙虎的,用神气为子母的,执津液为铅汞的。把阴阳二字忘了。而到心肾、脏腑、肝肺、铅汞、津液,丹田、泥丸中求之。把阴阳二字忘之,执到比象上去,这不真如认别人的财产为自己的财产,别姓的儿子,当作自己的亲儿子了吗?金丹之道即阴阳之道;性命之学,即呼吸之学。离开了阴阳就结不出金丹,离开了呼吸就活不了性命。盖阴阳和呼吸都是道和气的产物和同类,他们之间关系的密切,自是不言而喻的。《易系》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本文所谓"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参同契》所谓:"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复冒阴阳之道。"李道纯之《中和集》则曰:"金丹以乾坤为鼎器者,天地设位也,以阴阳为化机者,即易行乎中也。"又曰:"一阖一辟者,一动一静也,乾阳坤阴(明白指穿乾坤便是阴阳),如门户阖辟,即乾坤易之门也。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呼则接天根,是谓之辟,吸则接地根,是谓之阖。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谓之变。阖辟呼吸即玄牝之门,天地之根矣。"故本文亦说:"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以上几段文字,果能会而悟之,则乾坤鼎器是什么?阴阳和呼吸有什么关系,药物和火候是怎样形成的,坎离、乌兔、日月都是什么东西,和各篇说的二物二气和易又有什么关系,不都说的很明白了吗?《悟真篇》既明白告诉我们阴阳原从道和一气中分解出来,《易系》也已直示一阴一阳,便是道体,那么逆转阴阳岂不就可恢复一气,成其道体了吗?《中和集》则乾坤鼎器的正确位置,在于阖辟呼吸天人阴阳四气交接之所,是天地的根子,人身的性命便是玄牝之门,都一股闹儿的清楚地说出来了,甚至药物和火候也全隐含在里面了。《悟真》中的"先把乾坤为鼎器,次将乌兔药来烹,既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之旨,岂非不解而都解之了吗?根据阴阳全有此窍,阴阳偏无此窍,与日月合丹,阴阳合璧,则阖辟呼吸之正中为阴阳是易之门户,又何疑焉。阴阳一合,便复一气,即成道体,便是金丹,不是很简单吗?

    可惜的是,尽管都做气功,都叫气功,却偏把合气的主要成功的阴阳忘了,专门到心、肾、丹田、泥丸中去拼凑,东搬西取,甚之滑到男女阴阳上去,置眼前现在的阴阳二气(呼吸)于不顾,任其向外流逝,锅口既不知封盖,无底之锅底就难以关锁。所以《参同契》说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无者以奉上,上有神德居。上下既闭,则中央正位之土釜稳固。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原是人身虚无之谷,是三关之要路头,正是天与人的有无交接之处。要路头一把,自然上下俱闭,有无相入。《心印经》所以有"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之说也。不守此三关之要路呼吸之处,只出不入,能回风乎,不存守此有无相入之地,上下又如何能闭乎,真三关之要路头也。是故张三丰在《玄要篇》中说:"一孔三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索,脾胃泥丸莫漫搜,柛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里细探求。(《一求玄关》)"这就和张紫阳在《四百字序》中说的"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之说,如同出一辙了。张三丰怕人落入口鼻色身之内,故还有"欲向阴阳修出世,须于阴阳外修之。"点穿此窍在于口鼻呼吸后天阴阳之外也。张紫阳则恐人落入男女之阴阳采补而加以"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以打断后人对于男女阴阳之猜疑。二人之用心,不亦苦哉!是则以心、肾、丹田、泥丸等为玄牝者可以止矣,把身外阴阳误解为男女阴阳者可以休矣!

    鼻孔外径寸之地,尚不出口鼻突出之外形之外,口鼻非身之一部乎?此窍适在口鼻之正中非身中乎?然亦决不可着在口鼻或人中之内,与色身实不搭界,非身外之阴阳,或阴阳之外乎?二人上下中外都说得清清楚楚,实在不容有牵强附会余地。因口鼻离玄牝甚近,又是呼吸出入处,有人便以口鼻为玄牝,则差毫发,不成丹矣。故紫阳一再告诫,"玄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三丰还恐人不明白,在《再求玄关》诗中又说:"傀儡当场会点头,应知总是线来抽(点穿口鼻外阴阳抽动呼吸的风箱之重要),抽他须是依人力,使我人抽又孰谋。"说明呼吸若非由自己抽线的身外玄关的主人作主,性命就不能为我所谋。张三丰在《玄机问答》中进一步指出"那道人稽首便答道,你看我者(作这字解)呼吸自收自闭,自举自提,父母未生时。那一点真阳动静,在虚无内修根养蒂,在那里立命安基。者(解同上)是咱讲的元音,明的道理,又何必指东猜西。"与上诗互参,足知呼吸起动处为阴阳阖辟之机,为真玄关无疑矣。再回过头来看看"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的余味无穷了。以顺行之阴阳而逆还于一气,金丹之道,岂有他哉!

    则孔子说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中庸》)"就更显得其言之恰切了。我们既知道道便是气,气便是阴阳的合体。那么我们便可彻底明白孔子所说的道不可离,就是说明气不可离。鱼儿离不开水,人儿离不开气,还能有疑问吗?气即阴阳,从人身说便是呼吸,是抽动人身的傀儡当场点头,百般趋跄的丝线,岂非亦丝毫疑二不得吗?试问从人身说,除此呼吸之阴阳二气之外,还有什么是须臾离他不得的。泥丸、丹田、心、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包括我们日常必须的水和粮,那有一件是须臾离不得的。要知道"须臾"二字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于分秒之间。一切有形物质短暂之离,肯定是无伤大体的;只有这阴阳呼吸之气,总是分分秒秒、绵绵续续,像时钟一样的滴不停,往来交织于人身与天地之间,玄牝之门,阖辟之机,洞如观火矣,可离非道之说,又何疑焉。是则以心、肾、丹田、泥丸为玄牝者,岂止知日月失道,铅汞异炉而已哉,是诚如认他财为己物,抱别性为亲儿了。

    阴阳是如此的重要,故三教圣人都莫不以此为圭臬。即黄帝之一部《内经素向》从始至终都莫不贯串于阴阳二字之中。如《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也",《生气通天论篇》"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阴阳大象论》又曰"阴阳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等等等等,言之不尽。

    紫阳公深明此理,所以连篇累牍讲来讲去,也始终离不开这阴阳二字,深恐世人不识阴阳之旨而乱为之也。有人一定要说:张紫阳不也一直说到坎离、铅汞、龙虎、日月、乌兔、夫妻等等的比象吗?怎么能说别人的比象都错,紫阳的比象都对呢?拆穿了也并不奇怪,因为紫阳的比象。都是把比象喻阴阳是以有形无的手法,世人却都执比象为阴阳,只见物而不见无,所以一样在读紫阳的书,硬是把紫阳非了的东西拾起来,在蛇腹之下不断画起足来,能不走向紫阳的反面吗?

    以上的问题真搞通了,再读紫阳的书就不会本末倒置了,也许不会再把泥丸、丹田硬生生的要放到虚无象的玄牝上去了。如果再玩味紫阳的诗文词歌,就一定会余味无穷的,就不会再有前后矛盾,并可一线贯串到底了。

    这里不妨再随便举一个例子,《悟真》律诗开始二首是对顺行之道的幻灭可惜的描写,辜略而不论,就看第三首吧!诗曰: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

    本因戊己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合欢。只候功成朝北阙,九霞光里驾翔鸾。

    试分析一下,这首诗中的二物龙虎夫妻,指的都是阴阳;五行全处和戊己都指中央的虚无土釜,即玄牝之门,那么阴阳一合,岂不真像情性之合,龙虎之蟠,夫妻之欢了呢?阴阳一合,即复虚无一气,即成金丹。所以说金丹之道,就是和合阴阳而己。阴阳在何处会合,当在五行俱全之处去会合,因为这阴阳五行当初原从此虚无一气中分出,但根源仍在,所以像媒人一样,原有说合簇聚的能力。是故心息一依,自然媒为之娉,成其好事,复全虚无本体,三家相见结婴儿矣。依次下去如第四第五各首,笔法须略变换,比象也翻了花样。如四首中的坎离、主宾、朱里汞和水中银,拆穿了说,也就是指这个阴阳;金鼎玉池,也只是中央虚无的异名。第五首的虎跃龙腾和南北,仍然还是指这个阴阳,中央正位和根源,也还只是指那虚无土釜。这一首前面《从紫阳著作探功法》一章已作了解释,已可不言而喻。以下直接谈阴阳的也不少,如第七首之"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第八首之"阴阳得类方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第十二首之"草木阴阳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认阴阳莫乱为",绝诗十二之"道自虚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绝诗十三之"坎电烹轰金水方,火发昆仑阴与阳",又《西江月》词之"雄里内含雌质,真阴却抱阳精",《西江月》词二之"阴阳否隔即成愆,怎得天长地远"等等。皆一再说明,阴阳二物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双胞胎,两者之间分离不得。阴阳偏胜则成病,阴阳否隔则成愆,阴阳有缺,连草木也不能茂盛。必须同类之物二八相当,得其平衡,方能合亲,成其金丹。可见性命必须双修,阴阳不可偏胜。李道纯在《性命论》中亦说:"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嗟乎!今之学徒缁流道子以性命分为二,各执一边,互相是非,不知孤阴寡阳,皆不能成全大事。"李为南派白玉蟾再传弟子,亦有称龙门派三代传人的。既都吕祖门下,实无彼此可分。总不外性命双修,阴阳合一而已。然则今人仍有称紫阳是从命功先下手者,尚果有立足之余地乎?阴阳者,即性命也,张紫阳著作的连篇累牍始终把阴阳联系在一起,称为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阴阳分割,又产生新的阴阳,所以四象五行八卦……以至千枝万叶之所以形成也。物物一太极,即物物各具一阴阳,亦物物各具一性命。而此物物之阴阳性命,仍然是各自互相起伏的统一体,既矛盾又统一自始至终偏废不得。所以阳胜于阴,则长生永命,阴胜于阳,则夭折死亡,以至纯阴则为鬼,纯阳则为仙矣。是故半阴半阳是天地之中,故称谓人也。是故炼养之道,必须求其中也。所以《中庸》也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可见性命两者,从先天说,本为一物二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称修性可,称修命亦未始不可,他们有时只讲修性或只讲修命者,亦此故也。岂果如今人之以性命分割后的丹田泥丸而可混称为先天之真性命哉。古仙恐人误会,故常以中称之。谓性命原本如一,阴阳必须得中,以断后人再执上下二田之两头也。紫阳所谓"南北宗源翻卦象,中央正位产玄珠"者,即明显之一例。

    《中庸》亦然,紧接下去便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即是回顾上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道字说的。故《易系》"一阴一阳之谓道",即《中庸》天命之性之谓道也。在人身说岂不是就是呼吸,就是先天之一气乎?人到降生初离母胎,须先秉受此气方有性命,此气一断,性命即非我有,确乎是须臾离他不得的。所以说可以离开的,就决不能成其谓道了,这种敲钉铸铁处,世人都不肯注意,殊可惜也。此气无头无尾,显微互换,隐显莫测,不可窥视,所以圣人便又归纳成中字。说明喜怒哀乐未发前阴阳如一便是中。盖此时性命之本体尚未动摇也。发而皆中节者,是阴阳互动互静各得其宜,呼吸出入,不急不徐,绵绵若存,有天然阖辟之妙。此时和气氤氲,万物化醇,真阴真阳,达于饱和状态,故称和也。因复括之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当此之时,虚空三界,无所不包,人身上下无所不通,便达到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的地步。而人身内的周身上下,四肢百体亦没有一处能不通的。故此和者,真天下之达道也。阴阳互用之道,昭之乎明矣。

    不是我拉得太远,实在是他们都说得太好了。玄关之所以称中,还不是从这里来吗?伏羲、黄帝、轩辕、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等历圣之所以代代相承,而称之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亦无非切嘱后人要执守此心念未动前之中,与阴阳未分前之体而已。若阴阳既分之后,欲求还原复命,亦必复合此阴阳于中而成之,此即去路必从来路返之义也。

    我人既落后天,性命上下分张,阴阳亦流窜三界,贯串百体。故修炼之法,只是将既分之体聚而复合而已。设或阴阳本合,《金刚经》亦复无"一合理相"之可言,佛氏亦无丈六金身之可证。二八阴阳,半斤八两,所以称其谓丈六金身者,非即此阴阳和合后之法象乎?非即儒道两家所共尊之道乎?则舍利牟尼,无极或金丹之称,亦何别乎?三家之言,莫不与紫阳之言如出一辙,由此可知门户之不宜分也。

    阴阳既如此之重要,是人身性命之总根子,生死圣凡的总门户。故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亦不断伸述之。他说:"岂知夫至道不繁,枢纽阴阳而已。(《鼎炉图论》)"又说:"抑不知坎离自坎离,阴中之真阳,阳中之真阴,自兀兀耳。(《采取图论》)"由此说明真阴真阳确是一个自相联系的独立的整体,并不能从后天的心肾和坎离的卦象中求之。又说:"一点蟾光照太虚(非虚无乎),金蟆水里(太虚为先天真水)吸还嘘。高低犹是纯阴体(若向泥丸丹田之高低处求之便是纯阴之体矣),何事生阳用有余。(《天机图论之口决》)"彻底指穿泥丸丹田,一高一低是偏在两边之凡窍,是孤阴寡阳,只能是纯阴之体。只有虚无真中,有先天真水,才是生发真阳之地也。又说:"何劳姹女与婴儿,透彻分明说与伊。身里乾坤颠倒处,壶中日月运行时。要知一者为阳用,须识一中作气机。天使紫阳来说尽,后来何必更寻师。(《青娥在我》)"紫阳之意,不惟心肾坎离等不可执,即婴儿姹女也同样用不着。乾坤颠倒之处,即天地设位之中,是易之门户,是日月往来,呼吸出入,阴阳反复之机关也。此中间颠倒颠之术,正在于先天真一之所,是真阳产生之地与真阳来复之所。故可以一者为阳用,而于此一中作气机矣。呼吸阴阳,往来阖辟,如日月运行于壶中,真似别有天地也。又何来心肾坎离婴儿姹女之外象乎?

    至于中如何执,阴阳颠倒颠如何颠?《炉鼎图论》亦作了总结:"绵绵若存,知其无,守其有,知其白,守其黒,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赠之以中。"仅此数语,三教五派圣人之丹诀,莫不和盘托出矣。

                                ――来源于白云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紫阳著作论阴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u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