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漫谈简书电影人物
王小波没有死,只是去做了水怪

王小波没有死,只是去做了水怪

作者: 巴塞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4-11 18:30 被阅读507次

    像个仪式,每年到了4月11日,自认还有理想的人们都开始纪念王小波。平日里有书作伴,觉得他声犹在耳,很难想象到今年距他去世已经21年了。                         

    王小波之墓

    王小波是个实在人。

    意大利人在1996年给他拍了一部短纪录片,当时他已经40多岁了,出版了不少作品,虽然始终没有被文学圈子所接受,但在当时已经是位职业作家了。

    这样的他在镜头面前几乎是谦逊的,很平和,有点羞涩,有点尖锐,又无比质朴,质朴到几乎接近于丑了。

    纪录片里王小波说道:

    “可能有段时间(我)有一种怀疑的色彩,怀疑眼前发生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个朋友说,我的小说老在追问自己,追问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是不是对的。”

    看过不少作家访谈,一上来一般会谈怀疑历史,怀疑社会,怀疑什么主义,很少有人会谈怀疑自己,大大咧咧地说出来的就更少了。

    去年的4.11豆瓣时光办了一场直播对谈,李银河与导演程耳坐在一起聊王小波,聊《黄金时代》。

    程导演一上来发表了一通感言,大谈特谈王小波是如何地“追求自由”、“感性与理性并存”、“跨越时间”、“黑色幽默”等等……

    可是王小波生前的伴侣,李银河张口却说:“小波其实就一理工男。”

    李银河与程耳对谈王小波

    王小波一生的文学创作,都透露出一种人本主义的色彩。

    所谓人本主义,大概传达的是这样一种信息:“你是个人,我也是个人,咱谁也别忽悠谁。”

    王小波追求的一种“真实”,或说“理性”,几乎是技术性的,或者说是有着科学性质的——

    咱先别谈那些大的、好听的、浪漫的、牛逼吹上天的,咱先谈谈这事儿是不是这个理,能不能做,好不好做,怎么做…… 就像王蒙评的那样,“你说得再好,他要从操作的层面考虑考虑。”

    这就意味着,你要谈王小波,就得实实在在地谈,你要是腆着肚皮讲王小波如何伟大,又叫唤说你自己是王小波的“门下走狗”云云,那就太戏剧化了些,拔得太高,不符合他所提倡的质朴。

    《东宫西宫》里的阿兰

    这也是我对张元改编王小波同名剧本拍成的同志题材电影《东宫西宫》最大的诟病,它太戏剧化,太追求猎奇和窥淫,太表现主义。

    同性恋也是再平凡不过的人,张元却拍得疯癫了些,欲壑难填,还强加一些政治立场进去。

    我不认为王小波要表达这个,就算是,也是以更加柔软的方式去表达,更加的不确定,更加复杂、多情、留有余地,更加怀疑主义,更幽默。

    《东宫西宫》很多人都谈过了,今天我想试着谈谈王小波的另一部小说,《绿毛水怪》。

    据说有两位80后导演已经在拍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了,其中一位导演梁栋曾拍过一部校园爱情片,以及另一部穿越电影,惨不忍睹。

    王小波这样的作家也算是国民的良心,现在连良心也要被拉下水了,真是受罪。

    不过话说回来,笔者大学时其实也和一个好基友动过要拍《绿毛水怪》的念头……

    我记得当时在学校饭堂吃饭,这位基友,Y君拿了本书凑过来,神神秘秘的。我一看标题,《爱你就像爱生命》,矫情,烂书。再一看作者,王小波,啊?

    翻开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情诗集,我的天——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你要是喜欢了别人我会哭,但是我还是喜欢你。”

    “我真不知怎么才能和你亲近起来,你好像是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我琢磨不透,追也追不上,就坐下哭了起来。”

    王小波与李银河

    他还真敢说,一点浪漫情调也没有,大白话,这么老实,几乎要替他捏一把汗。

    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曾经拍过前苏联大导演爱森斯坦的传记片《爱森斯坦万万岁》。在那里面,爱森斯坦对他的同性爱人说了这样一句:“我很丑,但我有懦夫的勇气。” 王小波就有这种勇气。

    彼得·格林纳威《爱森斯坦万万岁》

    《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一篇短篇小说,叫做《绿毛水怪》,是王小波二十多岁写的。

    李银河把这篇小说放在这本纪念他们爱情的书里,说是因为最早让她对王小波这人有好感的,就是因为这篇小说。

    当然会有好感啦,一个男人写小说,把女主角写得那样自由奔放,那样性情可爱;又写男主角那样地爱她,从两小无猜一直追到天涯海角,试问哪个女人不动心?

    小说里的女主角杨素瑶被人叫做“人妖(妖妖)”,她和被叫做“怪物”的陈辉,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被老师定了性,被用来形容他们的词汇是:“复杂”。

    所谓“复杂”,指的是他们俩从来不上老师的当。你让他们听话,他们理都不理你,你生气了,要罚他们,他们就让你罚,简言之,就是懒得搭理你;换言之,就是人格独立,任你威逼利诱。

    也正因为如此,“妖妖”和“怪物”成了对方唯一可以说上话的人。有一回,他们找到了一间脏兮兮的旧书店,从那开始发现了新大陆,安徒生、马克·吐温、卡达耶夫、《牛虻》……

    王小波《绿毛水怪》手稿

    透过这些书,他们第一次认识到世界之大。兴奋之极,连饭钱也存起来买书,你买了我读,我读完你读,真是很浪漫。一直读到了高尔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也毕了业。

    在最青涩最美好的那个岁月,他们是彼此的心灵寄托,一起背莱蒙托夫和普希金的诗,还自己写诗,念给对方听,实在叫人羡慕。他们情窦初开,懵懵懂懂的当儿,却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几番辗转,断了联系。

    数年后,“怪物”再次找到“妖妖”住的地方时,才发现“妖妖”已经死了——她有一次去海边游泳,就没再回来。故事到这里其实挺狗血的,放现在看,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言情小说,但接下来绿毛水怪出场,就有意思了。

    陈辉失魂落魄,他的“妖妖”葬身大海,他就也想去看看海。

    他在海里游到了一片礁石岛上,天色已晚,他正要回头,这时却猛地看到几只长得像人一样的绿毛怪物从岸边登陆,背后有翅膀,身上黏糊糊的,手中还举着三叉戟。

    陈辉吓得不轻,又无处可逃,心想这回碰到食人生番,死则死矣,就大喝一声准备跟怪物决战。

    哪想到这时那群怪物口吐人言:“告诉你吧。我过去和你恐怕还是同乡呢!我,还有我们这些伙计,都是吃了一种药变成这样的。我们现在在大海里生活。”

    “在大海生活?餐风露宿,像幽魂一样漂泊,你们不寂寞吗?”

    “寂寞?海里世界大得很呢。它有无数的高山峻岭,平原大川,辽阔得不可想象!我们中间有学者,还有剑桥牛津的大学生,而今晚,我们这群人是要赶去听一场水下音乐会哩!”

    正在这时,从绿毛水怪之中传来一声惊呼:“陈辉!”

    没错,正是已经“死去”多年的“妖妖”,她成了绿毛水怪……

    王小波与李银河

    后来的故事急转直下,这里就不多说了,其实这么总结王小波的小说也没什么意思,因为他最有意思的东西都藏在别的地方。在《绿毛水怪》里,一些句式的用法已经颇有王小波后来的文风了——有一种真真假假的氛围。

    其实全文的故事不是王小波自己叙述,而是透过一个“老陈”跟朋友聊天的方式讲出来的,这“老陈”讲得绘声绘色,到底是真是假?绿毛水怪是实是虚?读者完全是被带着走。

    就像他比较晚期的长篇小说《万寿寺》,同一个故事,正着讲,反着讲,打乱了讲,换个时空来讲,兜来转去让你摸不清头脑。

    这种时候阅读的快感就出来了,读王小波的小说就像跟他赛跑,跑着跑着他在前面飞起来了,没办法,你也只好跟着他飞,上天入地,成佛成仙。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王小波的小说是很难拍成电影的。影像这样东西有一种特质,我们一看到它就要去辨别真实与否,读王小波不能去辨别这个,因为他要打破的,或者说要质疑的正是这个。

    绿毛水怪,就要虚虚实实才好,拍得实了,用CG动画做出水怪来,把女主角拍得黏黏糊糊散发腥臭,那就是毁灭性的。毕竟“妖妖”永远是带引号的,王小波要谈的不是妖怪,还是人,妖的是那个时代。

    王小波小时候

    就算二位导演能解决结构的问题,还有一个绝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女主角。

    王小波爱女性,你看他写的情诗——

    “男孩子们都喜欢女孩子,可是谁也没有我喜欢你这么厉害。”

    写情诗是私人的,我以为,拍电影有时候则是不那么私人的。在一个不那么私人的场合塑造一位这样让人喜欢的女孩子,就会变成大众情人。大众情人这种词汇,恐怕是违背王小波质朴的性格的。

    再者,其实《绿毛水怪》到最后谈的是爱情吗?“妖妖”去到的那个海底世界,热闹非凡,没有国别,也没有种族之别,所有的水怪肆意纵横,逍遥自在,还能听水底音乐会,据说还在风靡象征主义艺术,这就是个文艺青年心心念念的乌托邦嘛。

    两位主角在童年阅读了那么多小说和诗,书里谜一样的天边胜景,日光下的神话境界,那样的美妙,令人高兴,没有烦人的班主任,也没有文化大革命,“妖妖”去的海底世界,不就是这些书里所描绘的吗?

    有人说是一种理想主义,可是,若是如此王小波又为何要把这些海地居民塑造成又腥又臭的“绿毛水怪”呢?这岂不成了冥府阴间吗?我倒觉得,王小波在他的青年时期,一边向往着乌托邦,一边又以一种极高的智慧和觉悟,早已看穿乌托邦到底是场不切实际的梦。

    所以等你看完全文之后,感受到一种阴冷、悲凉,感受到有一个巨大的世界就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你向往它,却永远到达不了。几乎是一种死亡的力量。

    这种力量,说到底,就是小说的力量。

    我们今天捧着王小波的小说,就像王小波儿时捧着马克·吐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写下这些文字的人,早就死了,你只能看看而已……

    (文/坨坨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小波没有死,只是去做了水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uz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