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究竟有没有毒,在医生谭秦东的道歉前恐怕是没有定论的,因为他的质疑终究没有得到证实或者证伪,敢不敢喝全在于消费者自己的判断。
现在谭秦东医生通过妻子的微博认错道歉了,似乎悬案有了了结。既然质疑者认错,似乎就说明鸿茅药酒无毒了。
最开心的自然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了,在谭秦东医生道歉的微博上,董事长先生情不自禁地点了个赞,好像雨过天晴,云消雾散,又可以“每天两口,把病喝走”了。
不过且慢,我们都知道,在医学理论里,有个“是药三分毒”的论断,中医、中药理论体系也同样认可这一论断。鸿茅药酒里据说泡了67种中药材,秦医生据此说它是“毒药”,是符合逻辑的。
之所以我们明知“是药三分毒”,却还在服用它,是因为我们知道它的正面药性要远大于它的毒性,在医治疾病的时候,只要我们严格遵照医嘱,严格按规定服用,对人总体是安全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药是无毒的,可以“每天两口”。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谭医生的道歉就是多余的,因为他并没有说错什么,他唯一的错是质疑了鸿茅集团的商业道德。
当然,谭医生的道歉还是有价值的,因为它避免了一个尴尬,那就是如果谭医生不道歉,事件的演绎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
我们假设,如果谭医生不道歉,程序上一定会在两种情况中作出选择,要么在取保候审期满后收监起诉等待法庭宣判;要么证据不足,无罪释放。除此,没有第三种可能。前一种,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可,因为我们必须相信法律,但谭医生可能除外,因为如果他对自己遭拘心有余悸的话,他会担心接下来是否会受到公正地对待,因此他不会希望被送到法庭是可以想像的。后一种,多数人是接受的,除了那些办案人员。因为他们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遭到指责或者处罚,办案机关的公众形象也会因此受到伤害。因此,对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来说,要避免出现的就是后一种情况。
设想一下,如果要避免上述所有人的顾虑,又使整个事件处置成本最低,那么,谭医生的道歉就顺理成章了。他委曲了自己,解放了许多人。
看似高深莫测的套路,看透了其实就这么简单。不过,丢面子的不是谭医生,讨巧的也不是鸿茅。资讯发达的今天,一切是非早有了公道。
事件至此,大概已经尘埃落定,但有个细节依然让人不能忘却,那就是,谭医生的质疑是在头脑清醒时提出的,而且信誓旦旦决不后悔,是尽一名医生的社会责任,而现在他的道歉是在精神出现异常被诊断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后进行的,在不同状态下所做出的截然不同的表达,其可信度不可能让人信服而只会让人再次提出质疑。
可怜的谭医生,可能他至今也没喝过他所质疑的那个酒,他本来只需要安安稳稳地做好一个普通医生就就不会有什么麻烦,可他没事找事,显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什么质疑,最后弄得自己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一次,相信他再也不会那么血气方刚、意气用事了。
谭医生最终接受了现实,认错道歉,求得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大家都会理解和同情,毕竟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