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低钻写作者群读书散文
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作者: 人間便利店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0:20 被阅读257次

读书之用处,大到难以想象。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都其实用处不大,而无用地大量读书却完全不一样。

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关于读书,不知不觉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从上学时偷偷在课桌下看经过相互传阅后,变得皱巴巴的言情书,到寒暑假期间,在家附近并不大的图书馆办的一年100块的借阅卡,每次只能借两本,在一个多星期内看完了《哈利波特》全集,几乎是两天看一本的速度。那个时候,觉得那个小小的图书馆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顶着烈日往那赶,就像口渴的人赶往水源。

上大学之后,图书馆的容量几何倍得变大,从一个小小的房间变成了一幢楼。那些紧密排列的书好像是水滴融入了大海,我感叹海的博大,却也在这博大中迷失了方向。浩如烟海的选择,可看书的行为反而变得有些懒怠。

大学学校图书馆

究其原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宿舍里隔三差五的小活动,好像把生活排的很满。但这种看似满的状态内心却总是在独处时变得空虚和慌张。但这种空虚感往往在第二天的快意生活开始的瞬间又消散开,只留下淡淡的青烟。

再一次将读书看作一件重要的事,是在大三开始。专业课是出版编辑,同时,为了对今后的工作做准备,进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实习。这两年的实习,让我对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本作者发出的书稿,从打印机中一张张吐出来,厚厚的纸稿还带着余温,交到编辑手中,开始了漫长的“三审三校”的长征。

六名编辑、一名作者,在这段漫漫长征中不断以笔为矛,在纸张中圈下一个个“根据地”,标注、修改、疑问……黑色、蓝色的笔迹,一张张五颜六色的便签贴,都是长征路上留下的足迹。

刚开始实习的时候接触的是哲学、宗教类的书籍的校对。“天主实义”、“马克思历史观”、“儒释道”……充满学术性、咬文嚼字的书籍内容冲淡了初为实习编辑的喜悦感。无论怎么投入其中,总被学术的大门拒之门外。

当时校对的一本大部头书

但是既然是工作,就要全力付出。忠于文本,一句句、一字字、一点点啃下去。从刚开始找不出错误,到后来发现不少错误。我就像一个招人恨的纠察大队,在一排排道貌岸然的文字表面发现其中的问题,内心也积累了小小的成就感。

在经历与学术书几个月的艰苦战斗后,我被换到另一名责任编辑老师手下。这位老师做的是社科类书籍,有好几本非常畅销的书籍成果。我的内心经不住地狂喜,终于可以看一些有趣又“看得懂”的书了。

常常是迫不及待地读完一章内容,再返回去逐字逐句地检查、校对。从字里行间的推敲和对内容的逐渐深入,慢慢进入了作者构建的世界。这个世界大多是作者回忆的碎片,生活的镜像。

通过文字的传递,那些隐秘的情绪和内心世界铺展开来,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眼前。文字仿佛搭建了一座通往作者内心的桥梁,而我,在那一刻,无比接近那个隐秘的世界。

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在那段时间,也接触了几位颇有名气的作者。虽然接触方式仅限于跑腿给作者送稿,但是,仍然怀着澎湃而略带窥探的内心,观察着作者和作者的居住环境,像是要从目光所及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作者的灵感来源。

当然,真实的编辑工作并不是诗意的远方,而是在案头无数个小时的积累。

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办公室中多数时间是沉默的,听得见的是空调的出风口的呼呼声,和纸张翻页、笔摩擦传来的嚓嚓声。偶尔会传来“这个句子怎么改”“这个字用法对不对”的讨论。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本字典和编辑手册,不断查阅,反复地推敲句意、用字。这种严谨的推敲是出于职业操守,也是出于对作者和一本书的尊敬。

让我认识到,一本书出版的不容易。从责任编辑选题、向作者约稿、组稿,到审稿、校稿,加上中途作者的修改,不断与作者的沟通、调整、删减。定稿后与设计沟通封面设计、纸张、工艺……待书籍样本从印厂送回时,那一本精美生动的书籍背后其实是无数次打磨后的结果。

虽然毕业后,我离开了出版社,现在从事的也不是出版相关工作,但这段短暂的时光仍然是记忆中闪着光的时光,刷新了我的认知,也让我对书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对于读书这件事,犹记得编辑老师对我说过的一段话:读书之用处,大到难以想象。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都其实用处不大,而无用地大量读书却完全不一样。

老师发给我的聊天记录

信息高速时代,人们总是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凡事都想找一条捷径。满网络的课程“0基础教你”“1小时学会”“5个方法掌握”……读一本书,就妄想能成为专家;上一堂课,就期待能一步成功。

但是,日竿见影的效果可能会有副作用,捷径也不一定通向光明。慢慢来,其实最快。

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看什么样书,有过什么样的经历,遇过什么样的人。正是这些构建了你价值观、人生观、知识的广度、思想的维度。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唯有学习、践行的叠加,和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让你离梦想近一点,更近一点……


去年,在年前定下目标,一年读100本书,最后,只完成了62本。因为忙碌的工作,也因为懈怠的自己。

今年,再次立下这个目标:一年100本书。甚至更多。

希望在2020年时,回望2019,我能对自己说一句:我就知道你做得到。

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By:杨泡泡               

                      - End -

相关文章

  • 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读书之用处,大到难以想象。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都其实用处不大,而无用地大量读书却完全不一样。 关于读书,不知不...

  • 学校 学历 专业 工作(一)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读书没什么用处。事实上,他们说的也没错。读书确实用处不大,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用处。如果读书没...

  • 投资感悟

    估值正确却不够坚定的持有,用处不大;但错误的估值却坚定的持有,后果更糟糕。投资者能够做到估值与持有恰到好处是投资能...

  • 管培生项目推敲-培训杂志10.8学习

    1、管培生的利与弊 比较官方的讲了几点,用处不大 2、管培生的培养方法 而管培生计划成功的关键,是能科学地分析管培...

  • 逸凡的100个基本~58

    写读书笔记。 光看书用处不大,要经常写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话记录对作者的理解,经过思考,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有用。

  • 熟人社会,文字用处不大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之三 乡下都是熟人社会,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达,喊一嗓子就行,文字没有必要。...

  • 为什么写作?

    2018.4.12作业题目《为什么写作》 其实关于写作有个悖论,为了写作就要大量的读书,而古人云:读书是为...

  • iOS 系统居然自带悬浮窗口调试工具

    原文链接 虽然用处不大!但挺有特色的

  • 网上那么多的赚钱文章

    你也知道用处不大,可就是想看

  • 2018-12-17

    8.4 screen对象 Javascript中有几个对象在变成重用处不大,而screen对象就是其中之一。scr...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世上凡是能立刻见效的,其实用处不大,而大量读书却不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ep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