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耍猴的来源
其实耍猴这件事很早就有,老祖宗早就发现了:
《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也就是说:早上给猴子四个,而晚上给三个,猴子就满意了;如果早上给猴子三个,而晚上给猴子四个猴子就很愤怒。
这大概就是耍猴的来源。
到了今天,这件事在人身上屡屡发生,所以说人是猴子变的,很有道理。
2.耍猴其实很合理
在手机行业,小米经常被大家说「耍猴」。其实背后有很大的合理性。
最明显的,是抢购。小米手机每次发布之后,都需要抢购。很多人说这是耍猴,小米应该做的,是直接卖给消费者,而不是让大家抢购。
其实这背后是一个供应链问题。小米让大家抢购,这样它可以更好地安排好后面的供应,从而保证各个供应链与用户之间都收益。
其次,价格上的耍猴也很常见——比如各种科技产品价格都是199,399,999,1999等等,很少出现锤子手机第一代那样的3000。
为什么呢?
因为1999给人的感觉是1900多,而2000则让人感觉是2000以上。很显然,用户会觉得前者更便宜,也就更容易产生购买行为。
当然,这种定价不仅在科技产品上,可以说各种产品都会使用这种定价策略。
再比如,小米手机之前将不锈钢称为「奥氏体304」,虽然没错,但总给人一种故意营造产品高级的感觉,其实就是个普通不锈钢。而到今天,小米这种耍猴行为还在继续,其背后就是合理性——这样既不会导致用户受伤害,同时能让小米更多受益。
其实到今天,这种耍猴行为在互联网新闻资讯上非常明显,所谓「大传播之下必有妖孽」,就是如此。
因为新闻资讯的写手们目的几乎只有一个——流量。所以,标题和内容,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写。结果就是大家经常看到各种标题党——比如震惊了、吓尿了等等。还有很多文章则会利用人的情绪进行传播,其实事后大家一看,并不是这么回事,比如很早之前的「罗一笑事件」,最近的各种新闻资讯,就不用举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