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易经》中的文化·《文言》的心灵鸡汤 1

《易经》中的文化·《文言》的心灵鸡汤 1

作者: 半山樱 | 来源:发表于2015-08-06 18:28 被阅读1418次

    《文言》传为孔子所作。文章主题是“君子是怎么炼成的”。

    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文言》是这么解释四字的意思的“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元是众善的根本,是大仁;亨是众美的荟萃,是大礼;利是众义的和谐,是大义;贞是万事的根本,是大智。

    初九,潜龙,勿用。龙是圣人的象征,是天的化身。时机未到,龙是不能发挥其作用的。孔子晚年不得志,看了这一卦想必深得己心,说了这么一段话:“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翻译成心灵鸡汤,是这样: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你的能力很强,这是世界再变也不会改变的事。你的能力不是因为别人的评论而产生的,所以隐居起来不要不高兴,甚至当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时候,也不要闷闷不乐。如果是让你高兴的事,就去做吧;如果是让你心生不安的事,不做好了。只是你心中的信念一定要坚定不移。要知道,你是一个隐居的圣人。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么?他五十岁之前曾一度归隐,专注整理古籍,阳虎劝他出世为官,他都没有立刻表态。可见当时的孔子已经知道,当时的世界,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这话读起来都感觉满心悲凉。说这句话的时候,相信孔子已经知道“潜龙,勿用”的道理了。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田野中出现了龙,利于大人的出现。孔子说:圣人的德行,或者说天的德行,是按照中道规范自己的行为。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谨慎,闲着没事的时候心里的活动也要真实的按照本意进行。能在世间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要沾沾自喜,道德广博才能使自己成为榜样,教化百姓。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闲邪存其诚”。这里的“邪”应该是语气词“耶”。用《中庸》里的话说,叫“君子慎其独”。闲暇的时候人往往容易松弛,对自己的要求降低。闲暇之时无关正业,但恰恰能体现一个人的真实道德。后人对朱熹的批评,往往是从他的风流逸事开始。今天的贪官,很多都是因其工作之余的腐化之事而被举报。平民百姓在业余亦有喜赌、喜嫖者,反映的都是其真实道德水平。

    对于“闲邪存其诚”的解释,是我的一己之见。孔颖达这样解释:“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闲”作“隔离”解。”“邪”作“邪恶”解。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君子成天小心谨慎,没什么坏处。孔子说:君子要进益道德,修营功业,所以才要成天小心谨慎。以忠信来进益道德,外修文教、内立诚实来稳居功业。如果知道了道德的最高模范,并达到了,就可以谈论微妙的道理;知道功业的终点是什么,并达到了,就可以保存其义,于事合宜。

    心灵鸡汤版:要知道你想要什么,不能欲求不满。“知至”、“知终”是大智慧。这里的“至”、“终”可以理解为目标、理想。它们怎么确定呢?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能够“至之”、能够“终之”,也就是能够做到。比如中国的企业搞“5S”管理,一定要设定一个无法完成的目标,没有能得100分的员工,结果员工积极性不强。而日本的企业订的目标并没那么高,很多人都能得100分,然后再一步一步制定新目标,于是日本企业管理总是我们学习的典型。人也一样,有目标固然好,但如果目标无法实现,哪有动力去努力呢?“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是“至之”、“终之”的过程,而其必要的前提是能够“知至”、“知终”。人要有理想,一个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就可以实现的理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易经》中的文化·《文言》的心灵鸡汤 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tb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