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历史真有趣
真的有宋江这些人吗?招安到底对不对呢?

真的有宋江这些人吗?招安到底对不对呢?

作者: 小白大蓝鲸 | 来源:发表于2020-08-08 11:39 被阅读0次

    梁山好汉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以大头领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将,各个身怀绝技,在“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旗号下,演绎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实宋江起义在历史确有其事,只是其过程跟《水浒传》的情节出入很大。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是个什么形象?他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宋江堪称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小说《水浒传》里,他率领众多梁山好汉,几次打败朝廷大军的围剿。但你绝然不会想到,在真实历史中,宋江等人竟然是被一位书生打败。宋江率军四处转战,来到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境内。宋江的起义军截获十几艘官军大船,并声言要攻打海州城,不想却遇到了他的人生中的克星,海州知州张叔夜!

    张叔夜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却好读书,喜言兵事,后来凭借祖荫担任兰州录事参军,在西北地区屡献奇策,使得兰州一带安然无事。此后张叔夜历任知县、知州等地方官,被赐予进士出身,奉命出使辽国。 但因张叔夜刚正不阿,与权臣蔡京发生矛盾,因此被贬到海州做知州。

    面对宋江的进犯,张叔夜显得非常沉着,他一方面派出间谍洞察宋江的动向,另一方面招募近千名死士,在城外设下埋伏。张叔夜先派兵轻装前往海边,引诱宋江军队离船交战。同时他命令部分士兵潜匿在海边,等宋江军上岸交战时,放火焚烧宋江的船队。宋江哪里知道是计,他见宋兵军容不整,于是率军离船出战。

    宋江率军一路追杀,突然见后面火光冲天,船只被烧,全军立刻没了斗志,此时张叔夜埋伏的死士从四面杀出,宋江军大乱。混战中宋江的副手被擒,宋江见后路被短,全军溃败,无奈之下只得投降。

    想当年宋江进山寨坐了头把交椅,梁山好汉是个个是武艺超群,本事了得。他为什么放着自由自在的草头王不当,偏偏要挖空心思,去投靠朝庭,走招安这条路呢?

    宋江,他出身于官府,在政府里干过,知道政府力量的强大,仅凭他那108个兄弟,万儿八千的啰罗,小小的水泊,根本是无力与大宋朝廷抗衡的。所以,他想通过招安这条路,再回到官府中去,也给弟兄谋个“封妻荫子”的前途。

    他的想法是真诚的,下的功夫是巨大的,结果还真实现了招安的梦想,但,最终结局却并不好,尽管为朝廷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终究没有被朝廷原谅,最后赐一杯毒酒了事。这次,他彻底绝了念想,说是为了在历史上不再留下个盗寇的名声,也可能还有为了子孙后代不再重蹈喋血江湖的命运,他宁可喝了毒酒,也不再造反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远没有方腊起义的规模大,但因小说《水浒传》的渲染,宋江等人才名声大噪。宋江虽然被张叔夜招降了,但方腊起义后,宋江等人再次揭竿而起。此时的张叔夜已经升任青州,彻底剿灭宋江的是一位叫折可存的武将,根据《折可存墓志》的记载,“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

    宋江等人最后是死是活,我们不得而知,但张叔夜的结局是有史书明确记载的。1127年,金兵南下,张叔夜率兵勤王,但因力量悬殊,最终失败。徽钦二帝被掳走的同时,金人见张叔夜抗争不屈,于是将他一同掳走。目睹国破家亡的惨象后,张叔夜最终绝食身亡,时年63岁。

    跟其他农民军一样,宋江起义的导火索依旧是反抗朝政的暴政。原来宋徽宗为首的朝廷,为筹集对西夏、辽国作战的经费,维持帝国的正常运作,外加满足其骄奢淫逸的享受,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对民间频频实施横征暴敛的政策。在这些政策中,便包括将梁山泊方圆八百里的水域收归国有,百姓若想在其中捕鱼、采藕、割蒲,必须要按照船只的大小缴纳重税,凡私自捕采者一律按盗贼论处。

    梁山泊周围的百姓一向以湖为生,每日辛苦劳作也就混口饱饭吃而已,如今被朝廷断绝生活来源,心中的愤怒、绝望可想而知。宣和元年(1119年),在求告无门的情况下,梁山泊周围的贫苦农民、渔民聚集在豪强宋江的周围,利用当地易守难攻的地形,公然打出了反抗朝廷的旗帜。

    据史书记载,宋江义军中的骨干共有三十六人,但具体名讳不详。宋人龚开曾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罗列出三十六人的名讳、绰号,大体与《水浒传》相同,或许也正是作者施耐庵写书时最早参照的“蓝本”。尽管龚开的说法并无史料作证,只是一家之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三十六名骨干组成的团队战斗力惊人,让宋朝吃尽了苦头。

    然而跟小说中的情节不同,宋江虽然在梁山泊举起反旗,却并没有在这里扎根,而是在击溃朝廷的征讨军后便离开此地,在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流动作战,跟朝廷打起了游击。由于宋朝承平日久,内地军队久不习战,所以尽管宋江所部人数并不多,但每到一地却能将守军打得落花流水,以至于河朔(黄河下游)、京东(开封以东)一带的宋军望风披靡,但闻宋江大名便落荒而走,显得异常狼狈。

    宋江义军到底有多能打?在史书当中有明确的记载。据《宋史·张叔夜传》载:“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而据《东都事略》记载,当时的亳州知州候蒙曾向徽宗上奏:“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一个骨干只有三十六人的团伙,横行十个地级市,竟然让官军束手无策,拽不拽?

    然而长期流动性作战也有其弊端,其中最明显便是后勤保障不足,如果不能在当地劫掠到财物和兵源,那么等待宋江义军的,只有日渐损耗后的归于失败。

    试想,小说中如果没有招安这部分的描写,水浒绝对不可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至于招安的对错,真不好说,因为108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就连上梁山的初衷都不一样。呼延灼、卢俊义、关胜、孙立等是得了宋江招安的许诺才上山的,林冲、晁盖七兄弟等是被逼上梁山的,其他大部分都是仰仗宋江名义上梁山的。这其中晁盖七兄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李俊等都反对招安,杨志、关胜、呼延灼、卢俊义等渴望招安,其他的都是凑热闹,招不招安对他们没影响。

    宋江曾和晁盖说:“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大哥不得不为兄弟们的归宿着想啊,难道哥哥想让他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背负着一个贼寇的骂名吗?”古代人对名分很看重,所以宋江的初衷没错,因此征讨方腊时,虽然很多人不情愿去,但念在兄弟情义上还是去了,尤其武松的一席话更是让人潸然泪下:“若半路离哥哥而去,显得武松是个薄情寡义之人,如今江南以定,哥哥总算功德圆满,回京造册,就莫写小弟姓名了。”

    虽然梁山好汉的结局很惨烈,但九泉之下总算对祖上和子孙有个交代,有人说宋江为了名利送了兄弟性命,但是当他喝下已知的毒酒时,一切都明了了。

    招安是最好的出路,虽然结局惨烈了些,但正是这些惨烈才成就一部经典巨作。

    如果水浒只是一部简单的众好汉打家劫舍的小说,它绝对不会有今天的高度,一句话,水浒因招安而精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真的有宋江这些人吗?招安到底对不对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nc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