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向阳花悅己散文
岁月的胶片之乡村生活纪实

岁月的胶片之乡村生活纪实

作者: 一叶飘萍 | 来源:发表于2018-06-15 18:52 被阅读246次

文/一叶飘萍

写于2018年6月15日

每当岁月的胶片在我脑海里回放时,有一个地方,有一些场景,有一些人和事会定格在那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感受,时不时的在心里泛起涟漪,那就是我曾经生活过几年的豫北乡村,爷爷的家。

那是70年代中期,爷爷卖了晋南解州小镇上的房子,落叶归根又回到了他离别多年的故乡豫北怀庆府的一个小村庄。大约一年后,我也被送回了爷爷的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那时我的人生刚走了一轮,告别无忧无虑的童年走向懵懂无知的少年。那几年在人生的长河中虽然短暂,但正好是我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我的一生中意义非凡,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以致40多年后回忆起来仍津津有味。

豫北的小乡村古属怀庆府,四大怀药产地,一年种两季,夏收麦秋收玉米,另外也种些红薯、豆类、谷类、怀山药、怀地黄等经济作物。村子很小,不到百户人家。一条东西土路穿村而过,村东有条不知名的小河流过,村民的房子都在路的两边。分成两个生产队,东头是一队,西头是二队。

爷爷家住在村中间,门口有棵大柳树,原来柳树旁边还有一个水井,我们回去时那个井已经废弃不用了,改用压水井了。原来打水的技术含量很高,拿上扁担的一头勾着水桶,然后在井里晃荡几下,把桶稍微倾斜,桶顺势沉入井里,如果不熟练,入水的角度不对,桶容易脱钩掉进井里,打不成水还得捞水桶,既考验臂力也考验眼力。手眼配合打满水后把桶勾上来,再挑回家倒进水缸里,从井里打水只看见别人干没亲自实践过。

压水就简单多了,欲往外压水先往里加水,然后握着压水柄一上一下的就把水压出来了。打水的活我逐渐承包了,挑不了一桶水就挑半桶水,把扁担钩子上的链子绕两圈,这样才勉强能把桶离开地面,摇摇晃晃地担回家。后来慢慢力气大了,两只手各提半桶水,后来能提满桶的水了。到现在我的臂力都很好,搬一袋50磅的东西不在话下,肩能扛手能提这是童子功呀。

爷爷家的小院有三栋房,正房坐北朝南,东边有房,西边没房,盖了个猪圈,和邻居的院子相通,南屋靠东的一间是个大门洞,夏天吃饭乘凉什么的都在这里。另外两间村里的卫生所占用了,有个赤脚医生,村里的小孩叫他会哥,我也跟着叫。可能是因为会哥长得帅脾气好还会打针吧,村里的小孩子都很喜欢他,我也很喜欢跟在会哥的后面看他在卫生所忙碌,等着会哥赏我个山楂丸吃。

后来会哥被推荐上了卫校,离开了村里,再也没见过他。听村里人说,在他上卫校前家里给他订了门亲,那姑娘长相一般没上过学,他上了卫校后想退亲,他爷爷坚决不同意,非逼着他结婚,他也不敢违背爷爷的旨意,就结了婚,也不知道他后来生活的怎样?真心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会哥上卫校后,队长的女儿小领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虽然她只比我大六、七岁,但按辈分我得叫她姑。赤脚医生不脱产,农忙时也一样下地干活。

麦子一割完,拉到打麦场,这边就赶着牛犁地,把麦茬根翻起来种玉米。当时我的户口不在村里,不属于农户,可以不参加劳动的。“田家无闲月,五月人倍忙”说得就是夏收和抢种,所有的人都动员起来,村里没闲人。我不愿被人说懒不干活,主动要求给我派活,这样我就跟上领姑种玉米了。

种玉米需要三个人一组,一人用锄头挖坑,旁边两个人,一人往坑里丢两三粒玉米种籽,一人抓10来颗煮熟的黄豆扔进坑里当肥料。领姑,领姑的妹妹比我还小两三岁吧,我们三人一组,领姑前腿弓后腿蹬,一锄下去刨个坑,我赶紧从挎着的篮子里拿出几粒玉米丢进去,那边也扔进去了一小把煮熟的豆子,领姑又一锄下去再挖个坑,提起来的土把后边的坑盖上。我们三个配合默契,顺着垄沟一步一锄地往前走。

种了东洼地再种南洼地,差不多两周左右就把所有的地都种上了玉米。有好几年差不多有一半的玉米都是我们几个人种的,每年收玉米时都很自豪。“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的《观刈麦》诗中描绘的场景正是当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农历的五月,正是五黄六月太阳毒得很。干活时面朝黄土背朝天,下面如笼蒸上面如火烤,大家都不惜力气不顾炎热争分夺秒抢收抢种。早上天不亮就下地了,晚上还要在打麦场挑灯夜战,一场夏收下来能把人累得脱层皮,每个人都是黑瘦黑瘦的,难见一个白胖子。

当时生产队记工分,年轻壮男劳力是十分,年轻女劳力八分,我们小孩大一点的四分,小一点的三分。每天晚上大家都去队长家记工分,每个人写上自己今天干了啥,最后年终统一按工分分红,差不多每年算下来,每一个工分只值一分钱左右,现在的人根本想不到当时的农人过得是怎样的日子。就是这么苦的日子,也没听人抱怨过生活的不公,岁月无情人有情。

70年代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几乎全是力气活,女人和男人一样下地干活,虽同工但不同酬。妇女能顶半边天,个个都是女汉子。从小耳濡目染,生活早已把自己磨练得吃苦耐老不娇气,坚忍坚韧不造作,性格泼辣身体皮实,能忍饥挨饿忍痛忍苦,说话办事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这样的性格特征犹如辣椒一般有人怕有人爱。

上周我写的文章《人生有味之甜酸苦辣咸》被一同学转发,他在转发时这样写的“我一同学,其文字行云流水,其作品平淡有味,其风格朴实无华,其见解独到深刻。”我看到后回了句“过奖啦,喜欢你的点评。”他随即又来了一句,“噢还有一条,其性格宛如辣椒。”我想可能只有这一句才是他真正想说的。他的记忆还停留在三十年前我们刚上大学时,殊不知当年的那个小辣椒经过岁月的打磨,早已没有一点辣味了,变成转基因甜辣椒了。

岁月不经意间就在人的身上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岁月的胶片记录了人生的每一瞬间,点点滴滴刻画出每一个独特的人。感恩岁月给予的磨难,使我能深刻体会到汗滴禾下土的苦,深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见不得人浪费,虽然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习惯被人诟病,我也不悔。

感恩这段乡村生活,教会了我许多生存的本能,培养了我坚毅的性格,造就了一枚女汉子,独立坚强,感恩知足。

相关文章

  • 岁月的胶片之乡村生活纪实

    文/一叶飘萍 写于2018年6月15日 每当岁月的胶片在我脑海里回放时,有一个地方,有一些场景,有一些人和事会定格...

  • 岁月的胶片

  • 乡村纪实

    村中多老妪,独坐无人语。 衣食俱陈陋,来日不可期。 唯逢佳节至,时有慰问来, 欲透平生事,匆入相片里。 ​​​

  • 乡村纪实

    【无戒学堂年度IP营打卡第40天,1185字,累计50718字】 刚刚与妈妈视频,妈妈告诉我,晓丽的爷爷死了,爸爸...

  • 我的乡村教育梦想

    简静里欢喜,恬淡里幸福,岁月静好,时光安然。乡村生活我向往之,乡村教育却是令人堪忧。 教育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教育资源...

  • 【欲.望胶片】摄影纪实小说 第一卷 床.上的爱情 第一章

    【欲.望胶片】摄影纪实小说 第一卷 床.上的爱情 第一章 我是一名胶片摄影师,准确的说是,交片摄影师。 -----...

  • 《向往的生活》过度煽情观众不买账,节目没抄到精髓

    由湖南卫视、合心传媒联手打造乡村生活纪实节目《向往的生活》迎来收官之作。 节目中大打煽情牌,节目尾声孙红雷赶飞机后...

  • 乡村纪实——集市

    本来就特别喜欢纪实文学,这些作者都曾亲身经历了那些岁月,或多或少,笔下的文字都记录的是自己身上或者身边的人身...

  • 驻村帮扶重实效 乡村振兴促发展

    驻村帮扶重实效 乡村振兴促发展 ——××县司法局驻村帮扶纪实 “民族要复兴,乡村要...

  • 精选纪实专题 | VOL.18

    从十六期开始我们推出专题精选,分风光、人像、纪实、手机摄影、以及胶片这几个板块依次推送,整理出成员优秀作品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岁月的胶片之乡村生活纪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g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