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你会好起来吗?”
“如果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阅读此书。”
——题记
凌晨五点,困意正浓,好在这是本“故事书”,可以边犯困边阅读。这本通俗易懂的“故事书”带给我的不仅有知识的回顾,还有早起的重拾。
做一个非官方的小科普吧:心理咨询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是出自自愿。能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来访者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家人、朋友)的时候才去开启你的咨询吧!(也不要替代别人咨询)
题记改编于书中的对话,原文这样描述:
蛤蟆先生(来访者):“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
白鹭医生(咨询师):“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想学习白鹭医生的角度,但其实在阅读的时候,我有时也会带入蛤蟆先生的角度。所以这次的读书笔记我想换个风格试试。
来访者:能帮我的是我自己,也只有我自己,许多问题需要我向自己发问。比如我能停止自我批评吗?我能对自己好一些吗?我能开始爱自己吗?
咨询师: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
来访者:没人能强迫我进入我的“成人状态”,他们只能鼓励我,只有我自己能决定要怎么做。
咨询师: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让你能自己找到答案。
来访者:只有我“知道”我应该怎么做。
咨询师:咨询师会在这个过程中协助你。
来访者:但只有我自己能做决定。
咨询师: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
来访者: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我。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
咨询师:每个人都有他专属自己的“人生剧本”。我们应该用战略的眼光审视人生。
来访者:当我回忆时应该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应该客观地去看,而不是感到内疚。
咨询师:真诚的回应当下的需求。
来访者: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咨询师:每个人的早年经历本质上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童年的经历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来访者:外面的世界改变了我心里的世界。
咨询师:无论你对生活形成了怎样的态度,从此你的行为和幸福感都会受到影响,往后余生都会如此,除非······
来访者:我决定要改变。
咨询师: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要充分理解自我
来访者: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因为情绪是自我的核心。
咨询师: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
来访者:拥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管理情绪,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控制冲动,延迟满足,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咨询师: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
来访者:从依赖别人变成对抗依赖,最终走入独立状态。
咨询师: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
来访者:信自己,信他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