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电影』尺度电影简书电影院
看懂《一出好戏》,读这篇文章就够了

看懂《一出好戏》,读这篇文章就够了

作者: 阿度说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8-17 23:19 被阅读43次

    《一出好戏》看到一半,猛然醒悟,这个设定不就是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的设定嘛!

    小说《蝇王》中,一群孩子因为飞机失事而坠落到一座孤岛上,他们出于生存的本能,着手建造了原始的文明体系,这个体系依靠规则得以延续,但随着孩子们对权利的渴望,不断地有人去破坏规则,最终致使文明倾覆。

    《一出好戏》讲的故事也差不离,只不过小孩变成了大人。

    电影一开始,是科幻的——

    陨石来袭,地球文明危在旦夕。

    这个时候,马进(黄渤 饰)和他的表弟小兴(张艺兴 饰)所在的公司出海团建,在领队小王(王宝强 饰)的带领下,他们不出意外的被巨浪拍到了一座孤岛上。

    一出好戏正式揭幕!

    廿男十女三十人流落孤岛,与外界失去联系,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痕迹。如果将这30个人看作一个微缩版的人类社会,那么踏上岛上的那一刻,是这个社会的伊始。

    有了开始,就必然发展,《一出好戏》在孤岛上演绎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这个历程大体分3个阶段:

    氏族部落时代

    甫一登岛,一群现代文明的婴儿撞进原始丛林,手足无措,他们互相指责抱怨,呼天抢地。

    随后发觉这一切毫无意义,开始适应丛林法则,采集、渔猎、群居。人类最初的氏族部落时代开始了。

    氏族部落所对应的上层建筑,必须是强有力的,他深喑丛林法则,并且能够通过强权服众,以保证氏族的稳定。很必然地,练家子出身小王成了众人拥护的部落领袖。

    小王上位时,老潘(王迅饰)的一段话喻义明显:

    什么小王小王的?

    我说啊,这规矩得改改了,

    把“小”字去了!

    “小”字去了,就成了“王”!

    有了王,就有了特权与独裁。

    所以我们看到王对氏族女性的独享,看到了他挥动木棍指挥众人,看到了他用武力镇压一切对他有异议的人......

    从下而上,氏族完成了建立,人类迈出了文明的第一步。

    资本萌芽时代

    孤岛社会的第二个阶段,是资本萌芽的时代。

    张总(于和伟 饰)在现实中是领导,来到孤岛、退回蒙昧,他竟然要被一个耍猴的领导,内心自然不满。恰好此时,他发现了一艘搁浅的旧船,船上有大量物资,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

    于是以对文明的缅怀来鼓动众人,带走了氏族中的一部分人。

    氏族的分裂,是文明进程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分裂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张总利用旧船上的物资搞起了生意,他用扑克牌行使货币职能,开始交易,也开始雇佣劳动力,囤积生活物资。

    贸易和雇佣关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最初完成资本积累的张总顺理成章的成了领袖,他和王的领导不一样,王依靠的强权,张总依靠的是对规则的制定和利用。

    后来落后氏族的一部分人也过来张总这边,归顺了资本。甚至连曾经极力拥护王的老潘,都不惜出卖“色相”,成了张总的“压寨夫人”。

    这个细节,充满浓重的讽刺。

    工业文明时代

    终于,人类跌跌撞撞。来到了工业时代。

    之前被人欺、被命运捉弄的马进和小兴,在“发明”并利用了电力之后,一跃成为众人眼中的神灵。

    灯光下演讲的那一段,充满宗教仪式感,可以感受到导演是真的在造神。

    电力的基础上,网络终于回归了。

    互联网时代,是依靠信息的多寡和不对等来取胜的。小兴哥俩依靠对信息的绝对掌握,换取了大量的纸牌(货币),而在张总宣布纸牌贬值之后,黑化的小兴再一次利用信息的不对等,不费吹灰之力的勒索了张总的巨额产业。

    如果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魔幻的,是充满戏剧性的,那么网络到来之后各方的较量,是绝对具有真实感的,因为我们都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这也是《一出好戏》讨巧的地方——游荡于虚实之间,最终观照的还是现实。

    三步迈进,一出好戏。两个小时的时长,草蛇灰线的勾勒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得不说,黄渤的处女作,野心勃勃。

    这还不算完,除了几乎人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对文明的解构之外,《一出好戏》的很多细节依然值得咀嚼。

    比如氏族时代,王手中始终拿着一根木棍,那是他统治的象征。到张总的资本时代,频频出现的则是雪茄红酒,小兴马进的工业时代,周身挂满灯泡,电力成为了文明的标志。

    这些道具,映衬着电影对不同时代的写照,强化了电影主线,同时,也是导演认真做戏的体现。

    小王的”疯“也是全片的一大看点。

    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提到一个观点,他说定义精神病应该从权利的范畴去定义,而不是医学范畴。

    我在看到众人认定小王”疯了“的一幕时,瞬间想到了福柯的观点。

    或许大家知道小王并没有疯,一块儿出去了三个人,这三个人中,小王军人出身,心理素质按说最强,怎么可能是唯一疯了的人?随便一想,都不合理。

    但大家都认同了小王的”疯“,主要原因是:这个信息是小兴和马进传递出来地。小兴和马进是当时的统治者,是权力的拥有者,既然他们说小王疯了,那小王只能“疯了”!

    还值得一夸的,是张艺兴。

    今年的鲜肉演员,让我眼前一亮的有两位,一位是《动物世界》的李易峰,一位就是《一出好戏》的张艺兴。

    一改惯有的油头粉面的鲜肉形象,开始接受粗粝的扮相,打磨演技。

    《一出好戏》中的张艺兴,在电影的前半段还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后半段黑化后,就有了戏,从台词到身段,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是个好事,以色侍君,色衰而爱弛。演员也一样,皮囊终会老去,也会被新的皮囊代替,唯有演技,可以让一个演员永远保值。

    作为一部处女作,《一出好戏》的缺点也是蛮明显的。

    新人导演的最容易犯的一个病,是试图将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交代的很清楚,生怕观众看不懂,黄渤也犯了这个病。

    马进和珊珊(舒淇饰)的感情戏,就拍的很累赘。譬如“你会一直这样握着我的手吗?”之类的台词,显得多余,也很玛丽苏。

    他们就那样握着手,依偎在一起,爱就出来了。导演担心观众感受不到,非要借着珊珊的口问出来,这么直白的一问,感情反倒不够饱满了。

    电影表演中有一个术语,叫“无言少言”,要求演员少说话,多关注行为,通过行为来渲染情感营造氛围,这也体现了电影艺术的重点——在“演”,不在“说”。

    因为“说”的太多,交代的过于具体,《一出好戏》给人的感觉是冗长的、繁琐的,这一点,相信看过电影的朋友能感觉得到。

    另一个缺点,和剧情有关。

    《一出好戏》在解构人类文明进程的过程中,呈现了人性的恶。

    这些恶包括特权占有、滥施暴力、投机倒把、敲诈勒索、、、、、、遗憾的是,这些恶不够极端,导演对人性的批判还是太过温柔。

    前面提到的小说《蝇王》中,一群小孩子在孤岛上为取得主导地位,都先后谋杀了不少潜在威胁者。而在《一出好戏》中,本应更加险恶的成人世界中,一切冲突竟然都通过温和的手段化解了,这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说实话,现实中流落荒岛,以前的剥削者张总应该死八百次了,小王在发现轮船后也不大可能活下去。生理层面上,关于异性的争夺也可能会导致冲突(具体可参见“安娜塔汉女王事件”。)

    但这一切,在《一出好戏》中都没有出现!

    恶,不够极端,善,就难以彰显。

    所以电影最后,当马进回归初心秉承善良时,没能给人拨云见日的感觉,也就是说,本该升华主题的戏没能起来,缺乏张力。

    话说回来,对一部新人处女作,我们不应该太过苛刻,黄渤一上来就敢于在电影中放入这么宏大的主题,是值得鼓励的,对他的导演之路,也应该满怀期待!

    最后,回答两个网友的提问——

    1、《一出好戏》究竟拍的是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

    我觉得,《一出好戏》既是乌托邦,也是反乌托邦,是通过乌托邦来反乌托邦。

    如同《1984》、《美丽新世界》等诸多文学作品一样,先塑造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这个世界表面上看美好安谧,但美好安谧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冲突,冲突激化之后,走向覆灭。

    《一出好戏》至少在最后的工业时代,是表现了乌托邦地美好的——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无忧无虑,似乎忘却了外面的世界。

    乌托邦的美好建立在封闭的基础上,这个封闭既是客观环境,也是主观人心,当外面世界的美好(轮船)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乌托邦的美好就不存在了。

    换言之,面对外来冲击和内在突破,乌托邦是很脆弱的,而这个冲击和突破是早晚必然会发生的,如此,乌托邦的崩溃就是必然的了!

    先呈现美好,这是理想的乌托邦,再让它在内外力量的双重作用下崩塌,这是反乌托邦。

    所以《一出好戏》是通过乌托邦来反乌托邦。

    2、《一出好戏》中频频出现的蜥蜴有什么寓意?

    这个问题我不回答,让导演黄渤亲自来答:

    好久不写这么长的影评了,《一出好戏》或许不够好,但它是属于那种有想法有野心的作品,故而谈的就比较多,分享出来,欢迎交流。

    如果觉得写的还行,就帮忙点个关注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懂《一出好戏》,读这篇文章就够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lx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