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P.S 这是一篇2014年写的小文,当时发布在自己的独立网站(90title.com)内,但是2015年的时候空间和域名都忘记了续费,小站连根都没留下就没有了,域名也被其他人抢去做赌博网站了,搞的空间商、还有以前接入的新浪啊、阿里巴巴啊等等整天发邮件提醒我违规,久而久之全都被邮箱判定为了垃圾邮件。
而能找到这篇文章,实在是因为当年有网友将其转载到了某论坛上,因此得以幸存,颇感欣慰。
刘备刚称帝不久,就急于督帅大军亲征东吴立威,结果是成就年轻的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被后世谈笑风生。
但是,恐怕当今没多少人联想到当时战况的惨烈,即使是拥有上等的谋略、优秀的主帅、充足的后背,战争一旦打起来,变数实在太大、太多,况且刘备称帝的时候,刘备阵营的实力与魏吴差距不是非常大,这一仗有没有舳舻千里不太清楚,但人多势强是肯定的。而孙权这边在赢得了赤壁、夺取荆州之后,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当两个新兴势力碰头的时候,必然会发生资源争夺战,所以才有了“吴蜀必有一战”的说法
总的来说,吴蜀势力尚在可接受的均衡范围之内,就吴蜀这样的对决,无论谁胜谁负,都会留下值得称赞的地方。若刘备赢了,可能会留下再次中兴大汉的传说;但事实是陆逊赢了,保全江东的同时也撕碎了刘备的梦想,所以我们称赞陆逊。同样的,在战国时期有个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纸上谈兵”一词,大概是从明朝开始流行的,与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社会大背景相当吻合(理顺中国历史传承,推荐《命世》这本书)。赵括因长平之战大败而代言了纸上谈兵,其实在明朝以前很少有人这么评论赵括。
战国后期,由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爆发出的战斗力,赵国成为山东诸侯中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独立抗衡秦国的国家。而且赵国人才济济,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义士战国四将“起翦颇牧”秦赵各得一半,但是长平之战打了三年多,最后以秦将白起坑杀二十万赵卒的结局结束,从此秦国一家独大。
赵括通晓兵法,世人皆知,人称马服子。他爹赵奢被封为马服君,但马服子既不是马服君儿子的意思,也不是公侯伯子男的爵位,而仅仅是一种美称,大概指代那些有学问的男人,例如孔子、孟子、墨子等等,可见当时人们对赵括才学的认可。
赵军之所以在长平大败,绝非赵括一人之罪。虽然赵国军事上对秦国尚可一战,但是整体国力不如秦国。例如,战争开始之前,赵国就已经开始缺粮,于是赵国就像向齐国借粮。但谁都不是二愣子,齐国考虑的是,一旦赵国打败了秦国,那么未来的数十年,赵国就是中原霸主。谁能预测到赵国的对齐政策会比秦国更优呢?所以齐国忌惮,比起这么一个如此临近自己的霸主,还是远在西边的秦国更好一些。于是,齐国拒绝借粮食给赵国。
另外,赵括挂帅是由赵王直接任命。虽然有之前廉颇坚守了两年多,秦军无法攻破,但赵军后续逐渐不支,军需补给不足,继续坚守无异于慢性自杀,不如换帅主动出击,狭路相逢勇者胜,趁着实力尚存的时候拼一波。同时,赵王“吾计已决”,任命赵括替代廉颇为主帅,显然是摆出同归于尽拼死一战的态度,没有任何朝臣反对,只有赵母上书赵王,坚决反对"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因为她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基本是上去送人头的。
这样无奈的情况,后来的诸葛亮也曾遇到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急着北伐,他心里肯定也是知道自己的机会渺茫,可是现在不打,等到那些跟着他们一路从外省过去兵民都凋谢完了,那就更没法打。而诸葛亮遇到的是司马懿,赵括的运气也不算太差,遇到了白起。
赵括肯定不是第一次挂帅领军,而且还很可能打了胜仗受到赵王的赏赐,不同的是他爹赵奢把赵王的赏赐分给部下,赵括却把赵王的赏赐放自己家里,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史记》中却被司马迁抓住了把柄。更要命的是,秦军主帅白起,攻城野战之功无人能及,廉颇守城可以不败,但无退敌之力,何况赵国耗不过秦国。倘若边将李牧挂帅,剑走偏锋奇谋奇兵或有胜算。而赵王知道自己国家的情况,阵前换赵括为帅或许是另一种偏锋?不难想象,万一赵括赢了,岂不是又一千古佳话?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长平一战,秦军60万,赵军40万(数字不一定准确,但突出一个拚尽国力,秦赵两国几乎是倾国之兵,并且肯定是秦军多于赵军,大概3:2的范围)。具体怎么打的并不清楚,只因后来秦军围困赵军长达46天,而赵军在断粮无信的情况下依然斗志不懈,让秦军付出了巨大的损失,秦军战死约20万。而白起看到了赵军的战斗力,坑杀赵卒或许也是无奈,主动替秦王大业背上这个人道主义包袱。20万赵卒被坑杀,赵国惨败,此后的很长很长时间里,赵国再无可兵之丁。
秦国惨胜,可谓“自损八百、伤敌一千”,虽然成功抢夺了上党及周边的河东地区,但已是强弩之末。长平胜利后,白起想要乘胜进军,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绝秦王的班师命令,寄希望于一举灭亡赵国。可马上,魏国就发生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白起饮恨还师。
战后,白起见秦昭王,论赵括。白起说,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之军,伤亡过半,才全歼此军,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腹中无食,以人充饥而斗志不懈,这是赵括的本领。
长平之战,秦军精锐损失过半,优秀将领死伤无数,实际是秦军未胜,赵军未败。除了20万赵国人被坑杀以外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赵括死了,而白起暂时还活着。有传言秦昭王在某日的朝堂上吹嘘感叹道,长平大战,秦失六十万,赵失七十万,秦可谓小胜;而赵括死,武安君存,是为大胜。
在很多年以后,赵孝成王问望诸君乐毅关于长平之战的事情,乐毅说,赵括虽死,而赵军未败秦军未胜。赵括死了、而白起没死,这是战后两军最大的区别。
再后来的范雎拍秦昭王马屁,说长平大胜,秦王威武。秦王呵呵一笑。
长平之战三年后,秦昭王杀白起,秦将郑安平降赵,上党复归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