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记录、写作,时时刻刻都必然需要一直能够书写的工具------笔。笔,成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
笔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笔可谓是老者了。真正有价值的笔在几千年之前就已现身影。那只是用来“刻”的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随着时间的推进,毛笔就出现了。
毛笔,被中国人称之为“文房四宝”之一,使中国一种传统的书写工具。身体细长,长约20厘米,出锋大致为4厘米。通常笔杆是由质地上乘的木料制成。细观其身,有一条条千曲百折的纹路。笔的尖端则多由狼毫制成,是排布紧密、整齐精致的半椭圆形。它的笔端还可由兔毛等禽、兽的毛发制成。大体分为硬毫、兼毫、软毫三种。每当手持毛笔时,那种舒适的感觉会使你情不自禁地写几个字。对照楷书,一笔笔写下。它的笔法则更为多种多样,中锋、侧锋、逆锋为主要笔法。用笔可轻可重,细细感知,眀其深蕴,多加练习,便可以成就一手好字。
相比较古老的毛笔而言,近代欧洲所普遍使用的鹅毛笔则优势显著。
鹅毛笔大约在公元中世纪时普及,用大型鸟类的羽毛制成,是名副其实的“沾水笔”。鹅毛笔长大约15厘米,羽毛长度约为整体的一半,取自鸟类翅膀最外层的五根羽毛。直到近代,鹅毛笔才因为沾水太过于频繁,很是麻烦而被钢笔、中性笔等“笔中大亨”所取而代之。
接下来便是处于19世纪时,钢笔在1809年因英国颁发贮水笔证书而诞生,正炙手可热。主要以铁作为笔身,以中空笔管盛装墨水。在1829年,形势出现变化,英国人詹姆士·倍利研究出了钢笔尖,让墨水可以自由流动,便于书写,可必须得不断蘸墨水。直到1956年,现代化的毛细管笔才初步成形,但又因为漏墨水、破损等问题让中性笔后来居上。
中性笔没有钢笔的那般笨重、麻烦,它更为方便、简易。透明的外身,使中性笔更具美感;内置替芯,使它不用频繁地用墨水,一拆一换,迅捷方便;还包括软硬适中的捏笔位置,上面套住了一个圆柱形的胶套,这更助于柔和的手感;更巧的是笔盖与笔帽上的夹子,笔盖可以防止漏墨,防止空气进入。夹子则便于夹在书页上,更好的携带与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好处,有物美价廉,何而不用呢?
笔在不断的变化、进步,未来的笔究竟是什么样,到现在依然是个未知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