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一本专为儿童设计的人体器官说明书

一本专为儿童设计的人体器官说明书

作者: 读书的苏菲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09:19 被阅读22次

    高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北京到上海,普通列车要19个多小时才能到,而坐高铁只要不到6小时。京沪线高铁350km/h给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

    读完《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会发现:人体神经系统的神经脉冲的速度,竟然比高铁快,能“跑出来”将近400km/h。


    神经脉冲是什么呢?

    神经脉冲是神经细胞产生的微弱的电信号。神经脉冲也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这些神经脉冲“跑出来”的最好成绩就接近400km/h,

    因为只有这样,人体才能迅速传递信息,听到个笑话立刻哈哈大笑。如果我们神经脉冲的速度很慢,那就会像树懒“闪电”一样。

    真要感谢造物主设计人体时,设计成这种风驰电掣的便利功能!

    不止于此,人体还有很多设计精巧到让人惊叹的神奇功能。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从《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开始。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是一本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讲解不同人体器官功能的、并配图进行解说的科普书籍。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相当于一本人体器官说明书,对照着书就能解答关于人体功能的多种问题。

    比如:

    1.人的外型特点,有哪些能通过遗传得来?

    2.脊梁骨由哪些骨骼构成,这些骨骼有什么用?

    3.舌头能品尝出多少种味道?

    4.每次心脏跳动,心脏要经历哪些阶段?

    5.呼吸活动是怎么进行的?

    6.白细胞是怎样保护人体的?

    7.食物从吃入人体到排出体外,经历了哪些过程?

    8.尿液是怎么产生的?

    9.人的受精卵从胚胎发育到出生,是怎么发育的?

    问题和书中内容的对应关系,可以看下图。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目录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为了更适合儿童阅读, 进行了专门设计。

    接下来,我们就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1.字体明显大于成人书籍

    儿童刚出生,视力不佳。儿童的视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通常人们认为的:小孩比成人视力好,其实是错误的观点。

    穆尔菲尔兹眼科医院的 Romesh Angunawela医生,制作了婴儿视力发展图(点击可以看到动图婴儿视力发展过程动图)从图片中我们能看到:人的视力是从模糊到清晰的,而非通常认为的人一生下,来视力最好。

    婴儿视力发展截图

    所以,面对儿童的读物,如果出现文字,需要用更大的字体印刷。这样儿童看起来才能毫不费力。当然,大字体也有利于儿童保护视力。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的字体就明显大于一般的成人书籍。

    下图中,《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最小号字体,比成人书《大自然的社交网络》,还稍稍大一些,以及黑一些。

    字体:《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VS《大自然的社交网络》




    2.配图形象、立体适合儿童思维

    我查了查国外网站对《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的介绍发现,都建议5岁以上的儿童阅读这本书。

    我认为,这个年龄建议,也适合我国儿童。(理由稍后再说)

    那么,5岁以上的儿童,思维有什么特点呢?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来说,5岁以上的儿童在12岁之前,思维都具有具体性,不具有抽象性

    通俗来说就是:儿童能对摆在眼前的具体事物进行逻辑思维,但是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很难进行思维加工。或者说听不懂抽象内容。

    比如:我们能让一个一年级小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但是很难让这个学生,在想象中,把这纸对折。

    因为眼能看到,手能摸到的纸是具体的;想象中的纸是抽象的。

    再比如:小美听见妈妈说:XX的嘴真甜啊。小美问:妈妈,你尝过XX的嘴唇吗?

    因为小美认为:嘴甜就是嘴巴和糖一样甜。这种具体的甜味能理解。但是用甜形容语言让人听了高兴,这种用具体词语形容语言表达,这种抽象的用法,小美不能理解。

    儿童这种思维特点,决定了:儿童读物的内容如果不易理解,需要有具体案例、图片等具体内容进行解说,否则他们不容易看懂。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的配图就起到了解说难懂内容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看配图如何解说脊梁骨的作用:

    脊梁骨骨骼介绍

    配图中,把不同部分的脊梁骨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能让儿童一目了然地看到脊梁骨由五个部分组成,而且每个部分骨骼的功能不同。

    除此之外,《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对心脏跳动过程、呼吸过程、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都用了类似的不同颜色配图进行解说。

    心脏跳动过程、呼吸过程、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食物的消化过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配图的制作。

    如果你仔细观察配图,会发现:配图看上去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纸模的立体配图

    我仔细看了看《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插画师的介绍,找到了配图立体感的答案—— 曾经入围了当代摄影最重要的奖项之一Aimia/Ago的插画师欧文·吉尔德斯利夫,一般是先手工制作内容,再进行拍摄。

    所以,我们看到的《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中的配图,都是先用纸做出来,再拍成照片,做成图片的!

    你可能会问,费这个劲有什么用呢?

    有用啊!

    我们人体器官可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而且是有层次的啊。

    看看下面这两幅图片就能感觉出来。

    书中的配图能看出来,骨骼之间的前、中、后的结构关系;

    而另外一张图,只能看出来骨骼的大致形状。

    这种神似人体结构的真实层次感,就是纸模型带来的,也是普通插图无法替代的。

    纸模的立体配图




    3.举例贴近生活

    刚才提到5岁以上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决定了给他们看的书需要用具体解读。

    除了图片之外,《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解读内容的另一方式是:举例贴近儿童生活。

    比如:

    解读身体动作用到的肌肉时,用踢球这个动作举例。

    解读身体不由自主的反射行为时,用打喷嚏、打呵欠、打嗝举例。

    解读人体排尿量时,用人体每年排出的尿液能装满两个浴缸形容。

    解读胚胎发育的过程时,形容胚胎大小用到了:“柠檬”这么大;形容胚胎长度和重量用到了:“香蕉”这么长,这么重。

    踢球;打喷嚏、打呵欠、打嗝;两个浴缸;柠檬、香蕉,这些动作、事物都是儿童熟悉的。这些专门贴近生活的解读方式,更容易儿童理解书中内容。


    可能你会有疑问,这些贴近幼儿的设计有没有弱化内容的科学性呢?

    别担心,完全没有。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是由有着44年历史的英国Dorling Kindersley出版社。这个出版社专门出版非虚构类的配图书籍和音像制品。书名中的DK,就是这个出版社的简称。

    而且《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还有一位医学专家:罗伯特·温斯顿作为顾问,为书中内容把关。

    罗伯特·温斯顿真的是太厉害了。

    1964年毕业于伦敦皇家医学院的罗伯特·温斯顿,现在是英国医学科学院的院士,是英国皇家外科医学院、英国皇家内外科医学会、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的荣誉院士。而这些只是他众多院士头衔的一部分。

    罗伯特·温斯顿已经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超过300篇科学论文,但他的贡献不只限于专业学术领域。他还致力于用通俗的语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和思想。罗伯特·温斯顿还是英国BBC多部电视系列节目的主讲人。

    《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大到文字表达,小到配图,都严谨科学。

    问题表达: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人体内最大的器官是——肝脏。

    人体解剖图上一般用蓝色代表的静脉,红色代表动脉。你仔细看这两根血管:

    动脉血管中,血液的颜色是红色的。

    静脉血管中,血液的颜色是蓝色的。

    讲到舌头能尝到的味道时,提到:辣不是味觉,而是舌头上痛觉感受器产生的痛觉。

    这个理论我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看到过,而这本书是心理学本科学生用的课本。


    既然书中内容这么不一般,可能你想问,《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这么好的一本书,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呢?

    我个人认为:至少是5岁以上。

    理由如下:

    人体器官尽管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但人并不是生下来就能识别自己身体各个部位。

    一个人,只有形成自我意识之后,人才能认识自己的身体。

    怎么才能知道孩子能不能认识自己的身体呢?

    可以做个小游戏:“找鼻子”。

    具体做法是:

    家长假装把孩子鼻子揪掉了,问:你的鼻子在我手里呢,你摸摸,是不是鼻子没了?

    如果孩子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点头说:鼻子是没有了。

    行了,这说明孩子还没有建立对自己身体的认知。这时候你给他讲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估计不太容易理解。

    当孩子摸了摸鼻子说:我鼻子还在脸上呢。这才说明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了。

    这个知道自己鼻子还长在脸上的年龄,其实因人而异。但考虑到《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这本书讲解的人体器官,很多都是人体内的器官,而不是鼻子这种,能看到的人体外部器官。

    所以,需要儿童思维发展到,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思考的阶段。一般来说,5岁左右的孩子能达到这种水平。即使如此,孩子阅读时,家长最好也跟着一起读,既能帮孩子解读,自己也能补充知识。




    此外,这本书还可以当做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学习生物的课外参考书。《DK儿童人体百科:人体的奥秘》读起来可是比生物课本容易理解的多了。

    那没孩子的成年人看这本书,是不是太小儿科呢?

    一点也不,我看这本书就纯粹为了科普自己。这就像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里提到的,遇到难理解的书,不妨从简易版本开始阅读。

    成年人想了解人体器官的功能,也不妨从这本给儿童看的书开始。因为这本童书的内容真的是一点也不简单啊。

    PS:书里还附赠了一张汇集了书中精华内容的、有我半人高的海报。。。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sun.ie/living/457241/from-black-and-white-fuzzy-vision-at-birth-to-full-colour-focus-by-12-months-incredible-gif-reveals-first-year-of-sigh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duction_car_speed_record

    http://auto.sohu.com/20171106/n521578935.shtml

    另外:伦敦皇家医学院现已成为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医学院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本专为儿童设计的人体器官说明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cl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