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月第三天,继续坚持晨读感悟文章的写作。
从早上七点看完第一遍,在下午三点,我已经记不清,这是我第几次阅读这篇文章了。大脑里无数关于行动的故事,案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外国名人、有现在大家都熟悉的牛人大咖。究竟拿谁来举例呢?
想了几个小时,还是没有头绪。
我突然明白了:正是因为可选信息太多,导致我的选择性困难的毛病又犯了。
还深刻记得上次去山姆会员店,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道买什么欲哭无泪的挫败和狼狈。看来,选择多,真的不一定是好事。过多的信息会抑制行动。
|贰|
一直以来写晨读感悟文章都觉得是一件烧脑的事情。经过七月整整一个月的每日一篇,总算是摸出点门道。发现其实里面还是有门道可循的。根据一定的框架,把材料往里面放,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和生活中的经验,稍加总结,文章稚形就出来了。
可今天不行了。听过太多关于行动、执行的故事,看过太多关于做、开始做、马上做励志故事。如何组织材料,写出新意?还是老样子,太枯燥了,对不起观众,也对不起自己的脑袋——每天用一用,脑袋才不用生锈嘛!
灵机一动,跳出平时思考的盒子,原来文章也可以这样写的啊!不一定要根据素材给看法给总结给感受。从我今天冥思苦想,几乎绞尽脑汁的构思中,忽然被文章中的观点照亮了我的心,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正如有一本书中的作者所言:跳出盒子去想问题。
|叁|
最近这几个月,妹妹和妹夫老是因为我要不要去美国发展的事情争论不休。说实话,去年还真是萌发了要出国门去看看的想法。
妹夫的堂哥没有什么文化,在美国呆了数十年,听说现在已经拿了绿卡,一家人在那边过得挺好的。妹夫的意见是:要想去马上作决定,下决心放弃国内的一切。妹妹却认为,都四十多岁了,没必要再去折腾了。
我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不和他们争论。其实我认为,他们两个的意见一个太左,一个又太右。我曾经跟同事迈克聊过这件事,他的看法我倒是很认同。迈克是我们校区的外教,加拿人籍,来中国已经有三年多了。他来中国之前曾经去过东南亚很多国家,最后才决定长期呆在中国。他说:你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你喜不喜欢这个国家?你不去生活一段时间,你怎么知道你适不适应这样的生活方式?
其实,不必做一个很大的决定,先去看看风景,感受一下,慢慢再决定不是更好吗?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村——地球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所以,想要做一件事,可以先做小小的尝试,这样可以尽量把风险降低。这样的思维模式称为“最小成本试验法”。
总结一下,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如何快速行动的内容。一共有三点,分别是:过多的信息会抑制行动,跳出盒子去思考,最小成本试验法。详请请参考书目《做,就对了:斯坦福大学未曾公开的成功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