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质

作者: 和芷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5-29 14:26 被阅读0次

        文质并提,最早见于《论语》一书。《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自东汉以来,骈体文学逐步发展,至南朝趋于鼎盛,文人们绝大多数重视骈文文采的运用,有不少作品在这方面追求过甚,以至形成繁采寡情而缺乏刚健清新之美的弊病,由此引起一部分文人的不满,要求加以改变。

        南朝刘勰、钟嵘均主张作品应以文质兼备为理想标准,其具体化则是文采与明朗刚健的风骨相结合。因此南朝一些重要批评家往往提出文质彬彬的标准并加以强调,企图借此来补偏救弊。

        刘勰的《文心雕龙》一书,可以说就是以文质论为中心来展开的。最重文质二者兼备。《宗经》篇曰:“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刘勰还大力提倡风骨,有《风骨》专篇加以论述。

        钟嵘的《诗品》评论也以文质论为核心而展开。《诗品序》中赞美建安时期的诗歌“彬彬之盛,大备于时”。《诗品》认为曹植是诗中之圣,成就最为理想,而对文质二者某方面有所逊色者则予以批评。

        文与质在中国中古时期,是重要文学概念。萧统、萧纲、萧绎等人虽更重视文采,但均以文质彬彬为批评标准。初盛唐时代的史家与文人,继续提倡文质彬彬,这一任务终于由盛唐诗人完成。从此文质论,不再成为文论家的热门话题。

        诗歌创作风气的变化,或偏于文,或偏于质,诗论者不再标榜文质彬彬了。只有韩愈、孟郊一派诗歌,作风雄健,但尚奇险,偏于质而少文。但文质兼美的原则对当今的创作仍然适用。

文心雕龙

相关文章

  • 文,质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光是能力素质强,而学问修养不够,则必无法约束自己,本身的能力...

  • 论语365之: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论语: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这篇南师用了大量篇幅说明,文与质共同重要(九宫格放不下,我只节选了,要看全文去论语别裁)...

  •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

  •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棘子成说:“君子有好的本质就行啦,要那些外在的文饰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

  • 岁月‖《论语》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二篇“ 颜渊篇 ”,主要集中表达了仁、礼、政三者的关系内容。 回顾上文“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

  • 文犹质也

    0136.《颜渊篇》文犹质也:外在反映内在,内在支撑外在 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内在是清明的外在...

  • 《雍也篇》

    【原文】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 论语学习篇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 ①质:质朴。②文:文采。 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

  • 《论语别裁》50(雍也)|百无一用是书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朴素、原始的本质;“文”是人类自己加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与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bj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