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初期重自己表现,觉得讲真有意思,讲不够,生想讲都抢不上;
第二阶段:生觉得没意思,不跟了,师也觉得讲的没意思;
第三阶段:后来师让生讲,气氛活跃了,但七嘴八舌东拉西扯师觉得浪费没有效率,师于是又撸起袖子自己讲;
第四阶段:又会陷入生不跟,讲的没意思的怪圈,没办法,还得硬着头皮让生讲,直到有一天发现当学生绞尽脑汁也无法解决或双方面红耳赤争执不下时教师再讲,他们就听得分外认真,此时教师自己也觉得讲重新又变得有意思了;
第五阶段:教师会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会去寻找学生的疑难困惑处,会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试图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辩,并尝试在关键处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六阶段:教师的重点会放在建立完善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程序和对自己指导作用的反思精进上。
第七阶段:有了对话互动程序,听讲思考有了保障,各种精彩的教学设计可以得到有效落实。至此,课上得比较舒服了。设计变得有意思起来,接下来教师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而这必然触碰到知识的系统和本质。
第八阶段:为更好指导学生,重新开始思考知识的系统和本质,并且会采用预习单,习题清单等形式提高上课效率,知识清单与习题清单其实已经是在编制自己个性化的课程了(也包括测评卷的编制积累)。
第九阶段:成绩有所保障,为进一步提高成绩,开始认真研究转困工作。
01.补旧落新,是永远也补不完的,必须把新知识先学好;必须让预习走在前面并得到落实才能解决学困生课上听不懂的问题。
02.必须在课上关注学困生,对重要的知识结论或方法必须对学困生进行追问进行反馈,判断他们的掌握程度。
第十阶段:未经历过,不敢妄言。
综上,是一个从重自己表现只关注教到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识到学生,然后由学生到知识,接着又由知识到学生的过程(知识和学生,每当对其中一个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教学的矛盾必然要求另一个也进行升级,教师的阶段性转向也是必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