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接地气的孔子

接地气的孔子

作者: 薇子10 | 来源:发表于2020-03-07 17:29 被阅读0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中学时代语文课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段文字。 关于学习、处事、为人的道理全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之中了。 虽然说这句话的人距离我们的时间是两千多年前, 生活在公元前春秋时期的孔子当时讲过的话,跨越了两千多年却丝毫没有让人觉得和时代脱节。

对待学习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待朋友有好的态度,对待不理解自己的人不生气不存负面情绪,不也是当下的一种生活的方式么?

孔子门下有3000多弟子,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谈话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论语》, 而文章开头的第一篇正是这本论语中的话。

孔子同时是被文化界评委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文学界人士一致认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是指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和康德这十个历史人物。)

孔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经带领部分弟子周游猎国十三年,万年回到鲁国开始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对待门下的众多弟子他实行的是因材施教,对待性格特点不一样的弟子采取的是不同的教育方法, 为人鲁莽的子路,行事谨慎的颜回,对待督促弟子进步。

《孔子,人生不苦旅》的书中,我们见识到了一个更加接地气生动的孔子。作者陈舞雩加入了更加生动的语言和描写,让孔子从我们熟知的《论语》中走出来。 他的周游列国的经历、他教育弟子的方式,都变得很生动。 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简单的一段话带过。


书中对于孔子的几位弟子也分别做了描述, 他们不仅仅是出现在《论语》之中, 不是一个单调的人名,读者更多的了解了他们的生平,他们的喜怒哀乐。 喜欢读论语是因为带娃的时候想让她多了解一些古人的思想,最终选择了它的原因,也是因为那位因材施教的老人。 在这本书中了解了孔子的更多的生平, 对他和弟子的认知也变得更生动了。

依然记得中学时代老师在讲台上讲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相关文章

  • 接地气的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中学时代语文课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

  • 接“地气”,更要接“天气”

    2018年9月26日,人教版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网络培训如期举行,我市九年级任课教师全员集中到师校参加了此次培训...

  • 我们很多人没有了生活

    地气接不上了

  • 接喜气接地气

    2022的第46周(11.13-11.19)复盘 睡眠&运动健康(7分) 平均深度睡眠时间1时55分OK,平均睡眠...

  • 校本教研要接“地气”

    校本教研究竟是怎么回事?简单地说就是以校为根本的教学教研。这就要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推进教育教学地研究,不要照搬...

  • 金迪最接“地气”的培训导师

    利得博德中小企业成长学院院长 家庭服务行业协会首席导师 著名企业实战运营导师 全球500强华人讲师 权威中高层管理...

  • 深入解读‘许岑’老师的《有效学习》

    许岑老师的《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这门课程是我学过最接‘地气‘的课程,所谓地气就是:很容易动手操作,不像很多课程...

  • 米格尔街的童年往事

    当我们用“接地气”这个词来说明某人姿态较低时,我们往往忽略,某人已经在“地气”之上,所以需要下沉去“接”。而一个姿...

  • 更大尺寸的 Cardboard ,更接「地气」的 VR 体验

    在今年的 I/O 大会上,Google 并没有像传闻中的那样推出更高阶的 VR 设备,取而代之的是一款更大尺寸的 ...

  • 百年柳杉

    根盘顽石吸地气, 身入丛云接天灵。 过往君子只赞叹, 哪知风雨近百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接地气的孔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fh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