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TED200计划
听TED,写感想(十四)

听TED,写感想(十四)

作者: 一剪梅1031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18:57 被阅读47次

这个暑假马上要结束了,感觉时间过得真是很快,每天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最终只能完成其中一部分,有时也想是不是自己太贪了,总是想干太多的事情。这短短的暑假时间,思想也经历了起伏,不时能感受到来自内外的刺激,这些刺激犹如一颗石子投入我思想的河流,激起阵阵涟漪。

今年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情就是每天听TED,虽不能做到每天都写感想,但是几乎每天都在听,这也让我渐渐感觉到了坚持的力量,就像一颗水滴落在石头上,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来,但是日复一日,终有一天你突然发现石头被滴出了洞,在这样一个的时代,要能够做到心无旁骛,真正沉下心来做事真不容易,这件事情应该算是我今年最骄傲的事情。

因为要开始新的生活,先给这短暂的暑假做个小总结,接下来就是本期TED演讲精彩呈现了。

题目1:我们误解的“信任”

人与人间信任是很重要的,这点没什么值得讨论的,但是人们对于信任的三个观点在演讲者看来是有问题的。

第一个观点是认为信任感在下降。在演讲者看来这个观点没有依据,唯一可以做为依据的民意调查也没有数据反映出来这点。

第二个观点认为我们的目标是有更多的信任。在演讲者看来,我们的目标是能够识别哪些人值得信任,哪些人不值得信任。只有那些有能力、诚实、可靠的人是值得我们信任的。

很多机构为了让自己值得信任,制定了问责系统,但实际上很多文书类工作让员工无法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演讲者说到一个助产士觉得写大量文书比助产工作难多了。

第三个观点认为我们的任务是重建信任。在演讲者看来,我们的任务是让自己成为更值得信任的人,以及改善和别人间信任关系,而不是重建信任,因为信任是别人给你的。

这个演讲者语速有点平淡,人听着容易走神,看来要抓住听者注意力,语调还是要有变化。

题目2:为什么家庭暴力受害者不离开

家丑不可外扬,很多家庭暴力受害者因为这样原因,选择了隐忍,最终导致暴力升级,并越发的难以退出。演讲者就是一位经历过家庭暴力的女性。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演讲者在纽约一家杂志社担任作家和编辑,她有了自己的公寓,在纽约定居了下来。

在一个阴冷冬天,在地铁上她遇到了她的第一位丈夫,他毕业于一所知名大学,在一家知名银行工作,他聪明、幽默,而他也通过袒露心声,表现出对演讲者极大的兴趣,这让演讲者觉得他就是自己的灵魂伴侣,她完全不会想到他以后会是一个具有极强控制欲的人。

就在一切都进展顺利时候,她的第一位丈夫有一天突然回家说他辞掉了工作,因为她让他感觉到幸福和安全,他不需要工作来证明自己,并要求演讲者和他一起离开这个让他经历过童年创伤的地方。虽然不舍在纽约的一切,但为了爱情,她放下了一切,和他来到新英格兰小镇。

没想到在婚礼前的一个早晨,他打了她,但她依旧认为他爱她,这纵容了他的暴力,从那以后她被打次数越来越多。直到后来她彻底失望了,下定决心和前夫割裂,为此她求助警察,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终于离开了前夫。

后来她遇上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拥有了幸福的婚姻。再回头看这段经历,她发现是沉默让虐待发生,唯有打破沉默才能让其无生存空间。

关于“家庭暴力”是一个沉重话题,有一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边家暴让人印象深刻,家暴会给人的心灵留下阴影,需要很久才能走出来,甚至永远都走不出。实施家暴的人本身也是受害者,往往也是因为经历过一些暴力而形成了暴力倾向,而他这种暴力又会带给别人伤害。所以说暴力有传染性。平时注意观察,发现有暴力倾向的人,远离这样人,如果没能及早发现,那在第一次有过暴力经历后,勇敢发声!

题目3:为什么未来的工作不会让人觉得是在工作

人工智能发展将给现在职业带来巨大威胁,甚至有研究说在未来10年,很多工作将要被取代,这些工作既有简单重复性的,也有复杂需要分析的。

工作被取代了,人们做什么呢?在演讲者看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未雨绸缪了,为了防止到时候无工作可做,我们要回到人的本性:人的创造性。现在有不少工作,比如收银员就是简单重复性工作,它会让从业者感觉到无聊,而这与人性相背。

那么如何激发人的创造性呢?演讲者认为,不是想法,不是才能,而是给予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让他自由决定最想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现有很多工作,如何不被取代成为人们考虑问题。创造性因其难以复制而被认为很难取代,比如画家。现在小孩子毕业后将面临与现在不一样职业形势,为了能够适应未来社会新要求,现在就要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题目4:生命的第三幕

人的寿命在增加,我们现在寿命比曾祖父母增加了三十四年,那这增加出来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

在演讲者看来,过去我们把人生看成是彩虹,从出生一直到中年都处于上升阶段,之后开始往下降,但演讲者认为人生是楼梯,一直在上升。生命最后三十年应该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让自己变得更智慧、更完整、更真实。

那么如何实现呢?演讲者认为实现源于我们对自己走过路的反思。只要你反思,你会发现你所拥有一切都可能从你身边拿走,但是有一样是你掌控的,那就是你有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而这才是决定我们生活质量的唯一因素。生命的最后三十年会你完全可以改变你与过去的关系,给自己人生一个新的定义。

人都会步入老年,如何度过老年最后时光,确实值得思考,本演讲也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题目5:大脑如何做出道德判断

在大脑中有一个位于右耳后上方很小区域控制着人们对别人想法的理解。这个区域简称RTPJ。经过实验发现这个区域成熟需要时间,在11岁的时候,人脑此区域还没达到成年人样子,所以它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视频中小孩实验,清楚展示出了在5岁时,孩子已经知道错误认识会导致特定的行为,但还不能进行道德判断,到了7岁才可以。

而同样一件事,即使是成年人,不同人判断也不同。对于故意伤害未遂,和非故意伤害,不同人态度不同。通过观察在非故意伤害导致的事故中这些人做判断时RTPJ区域的变化,研究者发现,当人脑这个区域活跃度低时,会认为非故意伤害主体该受惩罚,而活跃度高,则认为其不该受惩罚。

演讲中还提到了通过使用一个叫TMS的技术,可以改变一些人对事情的判断,至于这个技术可以怎么用还没有答案。这个演讲让我对于人的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有了一点了解。

题目6:学习,为了更自由

学习目的是什么?在演讲者看来是为了自由。

演讲者出生在巴基斯坦,一个女孩不能接受教育的地方,幸运地是,开明的家人让她有了接受教育机会,她女扮男装进入学校学习,虽然在求学路上遭遇各种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最终靠自己努力实现了经济自由,并且因为她,村子里其他女孩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演讲,看到演讲者为了能接受教育所做出努力,并用自己力量去影响别人,改变社会,由衷佩服,不过我更佩服是她的叔叔,能够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去鼓励一个女孩去读书,这需要多大勇气,这是很不容易的。看完这个演讲,想到还有千千万万女孩接受不了教育,便越发觉得要珍惜现在拥有的学习机会。

题目7:为何性别平等对两性都有利

30年前,演讲者和另外11位女性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讨论女权话题,其中一次讨论对他影响很大。一位白人女性和一位黑人女性的谈话让他意识到:特权对那些拥有者来说是看不见的。

在这次谈话之前他看到镜子中自己,看到的只是一个“普通人”,但这次谈话后,他看到的是一个“中产阶级白人男性”,“中产”、“白人”、“男性”都代表着他拥有对应的特权。

由此他意识到要让男性参与到男女平等运动中来,就必须首先让男性看到性别差异,其次要去让他们直面男性的优越感。

那么为什么要支持男女平等呢?因为不管从国家、公司、家庭角度,男女平等都能让人更幸福、更健康。

社会发展已经给对传统家庭结构造成了冲击,越来越多家庭是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这也造成了夫妻在家庭中承担责任发生了变化,必然需要改变旧有的角色认知,适应新时代特点,才能形成稳定长久的婚姻。

题目8:展开学习革命

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演讲者看来,我们现在正经历着一场人力资源危机:只有少数人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演讲者看来造成这一危机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教育。

现在教育是快餐式、标准化的教育,忽略了个体的特点,不管个体差异,大家像在一条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此外过早开始的竞争,比如三岁进幼儿园就要进行面试,面试官可以看着孩子简历说“怎么就这么点经历?”(有夸张感觉)。

在演讲者看来,我们需要一场教育革命,解放思想,挑战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勇于做困难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下一代成长提供合适土壤。

教育改革确实是一件困难事情,没想到在发达国家也有这样的困扰,看来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题目9:早期生活经历如何写入DNA

你一定觉得很奇怪,DNA不是出生就确定了吗?怎么会被改写呢?

演讲者在和一名科学家聊天中,得知母鼠舔小鼠的次数会对小鼠长大后行为产生影响,演讲者就想:这是什么原因所致?是基因原因吗?通过做交叉养育实验发现不是生母决定了小鼠行为,而是照顾它的老鼠决定了小鼠长大后行为。

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十年研究,发现母鼠会发信号到细胞核,进而改变DNA。这些信号可以让小鼠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但不能说明人类也这样,因为不能人为改变人的生活环境,所以选择猴子做实验,发现那些由生母照料猴子比用饲养员照料猴子更健康。通过基因标记也确实发现它们的基因会发生变化。

但这还不能完全说明人类也这样,不过1998发生在加拿大的冰暴灾害却创造了一个条件,通过十五年追踪当时怀孕妇女的小孩成长,发现这场灾害造成这些小孩更容易出现身心问题。

原来我们的基因既有经过遗传保留下来的,也有经历带来的基因改变,基因不是一尘不变,它是会动态变化的,我们握着自己基因的遥控器。

前段时间我还突发奇想觉得人的基因会受到经历影响,不是固定的,没想到就已经有科学家有证据来证明这点,这个演讲为改变自己找到了科学支持。

题目10:童年的创伤会影响我们一生的健康

童年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要影响,这点很多人都认同,不过我们大多是根据自己经历或别人经历得出这点,很少从科学角度去证明。

演讲者通过引用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 研究来表明童年创伤对人的健康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儿童身心还在发育期,对外界反复的压力激活很敏感,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儿童,防止他们受到伤害。

为此演讲者和同事建立了青少年健康中心,通过与不同学科专业人士组成一个治疗团队,用各种方式来预防儿童受到伤害。

演讲者呼吁人们摒弃畏难情绪,认为童年创伤和自己无关,实际上ACEs研究表明很多人都经历过创伤,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有勇气去挑战这个难题。

演讲者提到人们对童年创伤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来对付疾病,却没有花足够精力在疾病预防上,就像演讲者说的,我们会等到问题大了以后再去解决,而不是在还只是个小问题的时候就去解决,这似乎是人的通病。

题目11:为未来而存款

“消费”,还是“存款”,这是一个值得思考问题,演讲者没有讨论到底该消费”还是“存款”,但是分析了如何为未来“存款”。

演讲者在15年前就开始研究行为金融学,发现美国人中真正存款比例很小,这是什么原因导致呢?

经过分析发现有三方面原因:

1. 自控力不足。人在眼前享乐和为未来准备间,总是倾向于眼前享乐。

2. 行动惰性。人不愿意做行动,当想到要思考、规划、做事情,若不是被逼,人不会主动去做。

3. 损失厌恶。想到存款,人就会想到要减少现在开支,这会让人不想去存款。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不是今天存款更多,而是明天存款更多,是当你有更多的钱的时候存更多的钱,这可以保证不减少你的开支。

关于消费还是存款,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生命对人来说,是不知道长短的旅途,所以既不能一味地享乐而让老年生活无保障,也不能一味储蓄,让自己人生没来得及好好经历就结束了。中国人的消费观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储蓄为主,现在消费为主,所以演讲者的观点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最近看TED演讲,越来越感受到现在很多问题不再是一个国家特有的问题,而是大家都存在的问题。

题目12:抬头看一看平时忽视的变化

“你多久没有仰望星空了?”,仰望星空对不少人来说已经是很久前的事了,是什么让它变得如此久远?

从小生长在纽约,演讲者直到15岁才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看到夜空,城市中夜晚射向上空的灯光根本无法看清夜空,而各种屏幕也吸引人的眼睛,根本想不起要去看夜空。

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科技了解夜空,但在演讲者看来都比不过自己亲眼看。

确实是这样,小时我喜欢看天,晚上也会经常抬头看夜空,它是那么神秘莫测,总是引发我的遐想,我有两个最喜欢的梦,其中一个就是躺在草坪上看放映在天空上的电影。古人很多智慧就是通过观天总结出来的。而如今城市中光污染导致很少能看清夜空了,加上智能手机普及,人们越发想不起看夜空了,是该考虑重新仰望天空了,回到那种简单的生活。

相关文章

  • 听TED,写感想(十四)

    这个暑假马上要结束了,感觉时间过得真是很快,每天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最终只能完成其中一部分,有时也想是不是自己...

  • 听TED, 写感想(九)

    对于我来说,“九”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数字,我的出生日期里有它,在中国文化里,它是最大的阳数,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温...

  • 听TED,写感想(十)

    到了更新第十期TED感想的时间,对我来说,这段时间我发生了一些改变,而能产生这种改变,和TED演讲中的一些想法是不...

  • 听TED, 写感想(十七)

    这是最后一期TED更新了,完成了一件有始有终,而且感觉还蛮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本期内容同样精彩,有喜欢...

  • 听TED,写感想(十一)

    这段时间继续每天听TED, 又听了不少,有些因为感想不多没写。经过整理发现除了传统演讲中对人和人生意义的思考类演讲...

  • 听TED, 写感想(十三)

    不说废话,我们直奔主题。本期内容也是涵盖很广,还是老规矩,喜欢的可以点链接收看✌️ 题目1:请相信,你可以进步 在...

  • 听TED, 写感想(六)

    最近因为一些事情,没能及时把第六期更新写出来,趁着这个假期,把它写下来,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直接点开链接观看。 题目1...

  • 听TED, 写感想(八)

    第八个12天已经过去,终于抽出一点时间完成本期的感想,本期的话题也很广泛,有教育、语言、女性、婚姻等话题,根据对于...

  • 听TED,写感想(七)

    今天是自己休息的日子,也是写第七篇TED演讲的日子,整理了一下这十二天的演讲内容,发现里边主题也是很多,可以选择自...

  • 听TED,写感想(三)

    这是第三个十二天,每天听TED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知道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一周期听的TED介绍如下,感兴趣朋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TED,写感想(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wo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