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记童年时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就是美味的沙洺炒面,觉得家乡的炒面,应该是盼须多少,念该放几两,现在想来总觉得满堂盛宴不如沙洺炒面强,好像沙洺炒面里的油盐酱醋各有主张,再多的煮和炒都有新鲜绽放。一份炒面端上桌,几分乡愁浓郁来。
沙洺,地名,武安西部地区,八百里太行山脉边,原名沙窝里,后因洺河改名沙洺河村。2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当地出土了大量陶器,专家鉴定是战国时期。不知何时起,沙洺炒面最为出名。
依稀记得,幼年的时候,每逢过年买新衣的时候,跟着父母去武安城里逛,每到中午该吃午饭的时候,就去南关街吃,南关街是武安古城最为繁华的商业地段,人称武安的“王府井”。不仅有买卖衣服,而且还有街边小吃,以及各种各样的物件,包括钟表珠宝首饰皆有,热闹非凡,街边卖小吃小贩厨艺也算是高超,记得以前搭着一个个简易棚,里面有桌子凳子,老板们一个个和蔼可亲,身披围裙,一条毛巾搭在肩上,双眼汇聚有神,手里拿着勺子,就像时刻准备战斗的英雄。进去点一份沙洺炒面,老板说,好,您慢坐,稍等就来,坐等老板端上桌来。老板们不仅热情,而且可以看到厨师老板现场直播。
只见厨师,把面下到锅里,煮熟,然后用笊篱把面捞出来,放入凉水中过凉,再用笊篱捞出来,另一边油锅放油,再放葱姜蒜,把鸡蛋和肉炒好,等到火旺的时候,放入面,厨师掂勺的技术高超,使面的柔道和葱姜蒜爆香,加入适量的青椒或者青菜,这时再加入少许的酱油,面与鸡蛋肉和葱姜蒜的味道相融贯通,热腾腾的沙洺炒面便做好了。
等端上桌来,这炒面的味道好极了,既有面的劲道,又有火的伺候。吃起来有劲,闻起来更香,青菜炒而不失水份,面条不仅长而且很有嚼劲儿,
沙洺炒面,不仅味道美,而且还是一个工艺品,金黄色的面在碗里,油锅滋滋响,鸡蛋姜蒜溢浓香,辣子红且跳,面条交相缠,青菜泛新绿,葱花点缀亮,再加上武安当地的活水醋,简直就是色香味俱全,秀色可餐,金黄可口,外加几点绿陪衬,香鲜味美。
我迫不及待地把炒面放到嘴里,有点爱吃辣,放点辣椒一股香香的,辣辣的,酸酸的味道,占领了舌尖, 游荡在口腔,回味无穷,吃了一口接着吃第二口,它们穿过食道,进入到胃里,暖暖的感觉油然而生,食为天性,静静地咀嚼,轻轻地回味,非比寻常的韵致。炒面各地有,醋有百家产,沙洺最知名,活水醋更香。
岁月总是无情的变迁,花开花落又是一季,不知不觉,时间从我的指间滑过,城市在变化,人们在变化,而多年不变的只有味道,炒面没有变,醋也没有变,多年求学之路,加外出谋生存,好像上一次吃沙洺炒面已是有十年之久,十年变化了很多东西,南关街修改整顿,武安城繁隆昌盛,新时代的到来,新城市的建设,当初街边的小摊已经变成有门面的小店,再也看不到厨师精湛的现场表演,过年回家的时候,到店里点了份沙洺炒面,加上活水醋。那在舌尖上的味道,经久不变,回味无穷,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乡愁就是味觉上的思念,无论一个人在外闯荡多少年,即使口音变了,但对故乡的食物,仍怀无限意念。
有些事由不得自己,成长为了生存,漂泊在外奔波劳累。浪迹天涯,回头来看,恰似陆游的诗句,自古达人轻富贵,倒缘乡味忆回乡。沙洺炒面,一种情怀,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一份炒面,几分乡愁,盼须和念都该有,除此之外,还有些真心的煎熬。
写于2018年4月5日,清明节,遥祭先人,缅怀先烈,周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