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夫读元春时读懂了一个字:橼。
故,再读到佛手时,便猜测书里藏着一段奇缘。看到外路和尚献给贾母的腊油冻佛手时,便知此奇缘是冰封了的奇缘。
木夫便在自己的湘云楼里写了出《奇缘》,即板儿与巧姐的爱情故事。写完故事(便怀疑奸兄为我们的冒牛郎),撂了一句(我们的奸兄会是谁呢?真不敢下笔),便一笑置之。
后来看到刘姥姥那个蹩足的笑话"大火烧了毛毛虫",不懂。便如蛆附体,好不自在。
后来在青士的《红楼梦赋》里也看到"毛毛虫"的字眼,木夫便断定这一定是某重大历史事件,而且一定被当事人藏得很深。
木夫是不信邪的,便写了相关文字《磐声般般,大火烧毛毛之虫》。过程中,对冒牛郎为奸兄已确信无疑,却还是不敢下笔。
后来读到司马昭对山涛有个评价:足下在事清明,雅操迈时。便知李纹为吴梅村。
就去读联句诗,李纹的:
葭動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木夫曾自诩为猜字谜高手,这个谜面也不算太难。依次为"艹,重,宀,夕,巳",即董宛。
木夫迷惑的是:二哥哥在书中描写绮纹姐妹的架构诡异得很,让读者整不明白谁是谁。
整的木夫一宿未合眼,后来总算弄明白了,描述起来还是很别扭:
李绮李纹不是简单的两个人,而是一则奇闻。奇闻的主人公为李绮,而李纹却是这则奇闻的描述者。
李绮的:
高价村釀熟,年稔府粱饶。
这里简单的说一下:
村:描述者吴梅村。
釀,即李绮,即董宛。
釀,(从酉)从襄。董宛从的襄,冒襄冒辟疆。
府,襄府。
粱,粟之上品。粱饶,喻美姫娇妾,环绕如云。
熟,指董宛美名远扬。
年稔,二哥哥臭冒牛郎呢。
饶:富而余,余而让。
高价:高价出让。
经拉皮条的贾天祥王仁洪承畴的介绍,冒襄冒牛郎把董宛高价出让给了满府一个高"品位"的武官。(请参阅木夫相关文字)
木夫当时激动,写了一句:这条奸兄变色龙的伪装技巧甚是了得,居然瞒过了R之兄。
并把这篇文字粘到了自己的湘云楼,后来越想越不对劲。那楼里文字不能修改,只好起床先向看过这段文字的读者道个歉。咋回事呢?
木夫在整理《奇缘》《毛毛虫》《奇闻》等几篇文字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相关文字,自然少不了冒辟疆的。
过程中,不知几次地印入一个概念:毛对冒曾有过较高的评价。
曾子杀人了。
曾子杀人了。
曾子杀人了。
曾母我居然信了这回事,呜呼。
因未经查证,木夫便不自在。
据说,1942年1月8日,田家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从侯方域说起》的文章,毛泽东阅后很是赏识,特地找田谈话说:“所谓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在民族气节的要算冒辟疆,冒辟疆是比较着重实际的,清兵入关后,他就隐居山林,不事清朝,全节而终。”
他们说来说去的根据居然就是这么个"据说",吁。木夫判断这个"据说"不可信。
狠舅是洪承畴,奸兄当然是冒辟疆。那书中的人物,谁会是冒辟疆呢?
冒辟疆这个人,
1,网络投票把他投为明末四公子之一。
2,乏善可陈,甚至是乏迹可陈。
3,利用网络红人这块招牌造就的关系网,把在前线的父亲调至二线。还美其名曰忠孝难两全。
4,字画就甭提了,文章也写得不怎么样。连考了六次试,也都没通过。居于什么心写了篇诔文,却写成了小品。
5,与钱谦益私交甚笃,也算是他的门生吧。
6,后来清廷招募隐生,在列。
7,唯招蜂引蝶的功夫甚是了得,并自编了一个与董宛牛郎织女般的故事。
这样的一个人,在书中,会是谁啊?
贾兰。
1,王夫人的谪孙,高大上。木夫也曾考虑过这个人物,也尽量往高大上方向思考,终究不得所以。
2,很少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
3,贾兰是个省事的,忙按着砚台相劝:“好兄弟,不与咱们相干。”
闹学堂指宁远之战争,贾兰的意思是,国家的战事与他个人不相干。
4,凡是正式场合都不见贾兰的影踪,因为他不够格。偶尔出来写首诗什么的,也上不了台面。难怪贾政说他,(连个举人都不是),也难为他了。我们的二哥哥臭起人来一点痕迹都不留,哈。
5,李纨,木夫一直都没提,这里不得不提一句,李纨便是钱谦益。
6, 贾政因不见贾兰,便问:“怎么不见兰哥儿?”地下女人们忙进里间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道:“他说方才老爷并没叫他去,他不肯来。”女人们回复了贾政,众人都笑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政忙遣贾环和个女人将贾兰唤来,贾母命他在身边坐了,抓果子给他吃,大家说笑取乐。
这里本指清廷招募隐生。
木夫此刻才第一次注意到这句话:
遣贾环和个女人将贾兰唤来。
哈哈,看来我们读书还是不够认真啊。这里的贾环当然是顺治,和个女人,哈,谁啊?这里的唤是唤醒读者的唤。难怪主席说,《红楼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7,天生的牛心古怪,重点就一"牛"字,牛郎织女的牛,以暗示读者。
宝玉见那边山坡上两只小鹿箭也似的跑来,宝玉不解其意,正自纳闷,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一见宝玉在前面,便站住了,笑道:“二叔叔在家里呢,我只当出门去了。”宝玉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射他作什么?”贾兰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道:“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
我们的二哥哥真逗,居然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哈,哈。
如果谁曾读懂过这段文字,我便收他为徒,要不拜他为师也行。哈,哈。
玩笑也开了,闲着也是闲着,要不我们也一起来演习演习骑射?
射,弓与矢的合称。
![](https://img.haomeiwen.com/i5398917/d38d3fd83813142b.jpg)
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东方千余骑。——《乐府诗集•陌上桑》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诗
贼二十余骑。——明· 魏禧《大铁椎传》
骑也好,射也好,指的是两者合二为一,如同牛郎织女互不分离。
只见贾兰在后面拿着一张小弓追了下来。
啥意思呢?
"射"只剩下弓了,那矢呢?矢当然射鹿身上了。大家也许怀疑没射中呢,二哥哥补了一个字,"箭"也似的跑来。
而"骑"只剩下他一个人了,马不见了。
你好好的射他作什么?
啥意思啊?
贾兰硬生生把弓矢组合"射"或者人马组合"骑"拆散了。
意指,冒襄自己拆散的牛郎织女组合。
这里有个连宝玉也不明白的问题:怎么会有两只鹿?马又去哪儿了?
本该有一鹿一马啊?
大家该明白了吧:
原来我们的兰哥冒牛郎在演习骑射时
指马为鹿,
指鹿为马。
(木夫写至此,已分不清这两个成语哪个是正确的啦,呜。)
贾兰的兰,大家第一感觉便是兰花的兰,其臭(我们这个二哥哥!!!)如兰的兰。仅凭这个字,便觉得非常高大上。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然而我们的二哥哥在李纨的判词中明确告诉大家贾兰的兰不是兰花的兰。
那会是什么呢?
兰,古同栏。牛兰的兰。
我们的兰哥冒襄冒牛郎,在我们二哥哥眼里连冒牌的牛郎也算不上,而是圈在兰内的牛牛。
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