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写作的黑洞效应
今天,我一直思考物理上的黑洞理论。听说,一切物质,在加入黑洞之后,都化为乌有。大概相当于物质气化吧。不同的是,气化之后,一般都有灰烬,而经历黑洞之后的东西,都化为最初的原始物质。原始物质,或者是比原子更细微的物质。
不是有一句话说的吗,高铁一通,人去楼空。说的是大城市的虹吸效应。
还有,有一些老人家,当怒儿子不争的时候,就会说:“供你读书,一点用都没有,就是把那个钱,丢进河里,还有一点浪花呢?”意思是说,老人家努力了,花了钱,却看不到效果。每当我听到类似的话,我也是羞愧的,别人读书有大用,而我读书无小用。
这些现象,可不可以称为人类社会中的黑洞效应。再比如说,骗子,利诱别人受骗上当,而如果受害者投入了钱,那肯定是有去无回的。正如人们常常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听说,以前的p2p,让很多人倾家荡产,有很多人,相信了所谓的高利息,却连本金都失去。等于把那个钱,投入了黑洞之中,化为乌有。
我看过一个事,有一位女子,被骗了几万块钱,明明知道遇到了骗子,而依然给骗子汇钱,为什么这样呢?女子这样解释说,是希望骗子良心发现,然后把钱全部退回给她。感觉太幼稚。就好比,钱进了土匪的口袋里,还能拿得回来吗?无异于虎口夺食。有去无回,没有效果的现象,都可以称为黑洞现象吧。
在写作上,很多写作者,最怕没人看,没反馈,没收益,就如同遇上了黑洞效应,就是,无论在写作上,投入了多少努力,多少时间,多少精力,都没有效果。
那么遇上这种情况,那还要不要写呢?我认为,还可以写的,但要更着重文章的内修作用,与交流作用。如果写得充实,写得放松,写得快乐,还是可以继续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