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曾说:一个公司所有的失败,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失败。
所有成功企业,一定都是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阿里巴巴也是如此,但在早期,由于管理体质的不完善,其人才流失率一度高达120%。后来,马云痛定思痛,决定从源头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人才流失的源头是招聘
人力资源选用育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而选人就是根源。
我们问过很多中小企业老板,极少有人会亲自面试每一个入职员工,很多老板过早就把这一权力交给人事或者部门主管。
这会存在什么样的隐患呢?
人事是不太清楚这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和任职要求,那招来的人往往只是合他眼缘,并不一定适合岗位
员工由于担心自身地位受到威胁,倾向于招聘一些比自己弱的人才,而老板则不会
真正优秀的人才往往是因为老板的吸引力才会愿意去一家公司,如果变成其他人则容易错失一些人才
阿里巴巴在公司发展到 400-500 人的时候,任何人加入公司,包括前台,包括保安,马云都会亲自面试。
所以,阿里巴巴能在今天诞生出一些传奇性的人物,很励志的人物,没什么好稀奇的。
在公司的初创阶段,老板一定要把招聘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招的人行,他们才能替你干事,招的人不行,你就要去替他们去干他们该干的事。
二、跨级选拔人才
阿里的招聘没有去过北大、清华,很多人也对此产生疑问。
后来,马云给出了解释:平凡人做平凡事!
为什么会这样?比如,我要招一个可以拿10000月薪的人,如果去8000-10000里面的人中挑,是很容易的,但对这类人来说,我既然能挣8000,拿10000是很正常的,并且这样的机会太多了,也不值得珍惜,因此这类人才也是比较容易流失的。
那我们跨级怎么跨?
就是我要招一个10000月薪的人,去3000-5000的人里面挑。有人说不可能,这其实就像在二本学校挑一个可以媲美211、985的人,难吗?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绝对是有的。
这样的人会觉得我受到了重视,对公司就更加忠诚了,你后期再把他培养出来,他就会成为你的核心骨干。
三、构建激励性的薪酬体系
马云说到,薪酬的设计,要遵循几个原则:
1、给结果付钱(奖),给努力鼓掌(励)
2、欣赏有价值的失败,奖励坚持拿到结果的努力
3、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
4、加工资是公司对你的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5、那些没有调薪的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价值
中小企业的制度管理没有阿里那么完善,我们在设计激励性的薪酬模式的时候,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KSF模式
KSF薪酬全绩效模式:实现利益趋同、思维统一。
一方面让员工有安全感和收入保障,薪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帮助老板留住优秀人才,低成本高回报。
一句话:让员工加薪,让企业增利!
KSF的分钱与共赢模式
一、分谁的钱
1、市场的钱;2、浪费的钱;3、新价值点的钱;4、超值的钱;5、高效的钱。
二、凭什么分钱
1、员工创造了更高价值;2、人效提高了,资源充分利用了;3、做出了超出原来的价值、产值;4、做出做更好更多的事情。
三、如何分钱才有意义
寻求平衡点,比过去做得更好
原则1:只要做得比过去好,超越 标准就可以分钱
原则2:企业愿意为粘合度、匹配度高的指标付费
KSF方案如何设计呢?
以一销售经理的薪酬方案为例
该销售经理之前的薪酬模式是底薪+提成。除了销售业绩,其他一律不关注。老板向我们反应,销售经理每天都向底下的人施压,也不关注员工的成长,导致该部门人员流失率极高,企业人力成本也增加。但是老板也没法说什么,因为毕竟是老板在找销售经理要业绩。更多企业绩效,薪酬,员工激励管理资讯:zwwjx168
那现在,我们可以将销售经理的薪酬方案这样设计:
一、首先,找出该岗位可以作为加薪依据的6-8个指标
对销售经理来说,这些指标包括团队业绩、成本率、成交率、客户投诉、培训等等。
这些指标都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
二、然后,根据历史数据,找出可以作为加薪标准的平衡点
这个平衡代表着企业和员工利益的平衡,对员工来说,达到平衡点不难;对企业来说,超过平衡点给员工加薪也没有增加企业成本
三、最后,根据平衡点和各指标的数据确定加薪方案
1. 团队业绩每增加20000元,奖励50元;
2. 成本率每下降1%,奖励50元;
3. 人均产值每增加5000元,奖励80元;
4. 客户投诉没少一次,奖励100元,全月无投诉奖励300元;
5. ·····
员工加薪没有上限,拿多少薪水完全取决于自己本身,极大的激发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对企业来说,将薪酬业绩相挂钩,员工拿的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更好的结果,员工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
总结
企业有问题很正常,但是我们要学会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去解决他,并且是从源头解决。
不管是阿里巴巴,还是其他大公司,他们的管理方法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绝不可盲目引用。
在管理上,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