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记变法篇 韩昭侯申不害变法之术治
【申不害变法第一集】战国记变法篇 韩昭侯申不害变法之进阶
公元前351年,韩昭侯力排众议,拜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改革。
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并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改革,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果断收回了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的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将其土地和财富收归国有,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
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随后,申不害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申不害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比较发达。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
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的改革,使韩国国治兵强,政局稳定,国力大增。但“术治”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有能力,国家就会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
正因为申不害与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死后,韩国国力迅速衰弱,所以很多学者认为,申不害的变法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但申不害重视“术”的法制思想,却为历代封建帝王加强君主集权,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也成为“帝王心术”之先驱。
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在韩国都城去世。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的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国虽地处中原,强敌环伺,却能与列国相安无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