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物理学角度看,共鸣需要一定的腔体,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空间内才能产生共鸣。我们可以将此概念平移到认知能力上,认知水平高的人有更广阔的胸怀或者空杯心态,这其实也是看不见的“腔体”。只有掌握了反共鸣法则,才能不断地扩大“腔体”。
2.不管单独交流还是公共演讲,讲故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说服,相比获取信息与解释问题,说服的挑战更大。
3.很多人以为说服主要靠事实,也就是“我说得对”,这是个很危险的想法,可能会陷入僵局:即使你说得全部正确,但双方在情绪上仍处于对立状态。
通过讲故事说服别人的高手,其核心是尊重别人的选择权。而以具备共鸣力的故事来影响行为,进而重塑认知,可以从建立“我们”的联想开始。
4.共鸣可以产生联想激活。所谓联想激活,是指大脑处理某个概念时,与这个概念有关的其他概念会跟着活跃起来。
联想激活的前提是,我们能够让自己大脑从图片、图表、度量衡和电子表格中脱离出来,这些用来总结的工具是阻碍我们想象的罪魁祸首。
5.最能引发共鸣的是“与自己相关”。如果你和一个陌生人第一次交流,发现你们曾有类似的职业经历、共同的朋友、来自同一个地方、出生在同样的年份,甚至名字的谐音接近,这些都会拉近彼此的亲近感。
6.故事生动的秘密,就是以调动人的感官体验为基础展开的。感官共鸣是故事里最可靠、最鲜活的诱饵,我们要学会用特定感官体验构建一个故事,让听众获得同样的感受。
沟通高手会力图调动用户的所有感官,包括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当你请别人“想象一下”时,就是在邀请别人启动感官体验。要想调动别人的感官体验,就要抓住人的六种情绪,即愤怒、厌恶、恐惧、快乐、喜爱与悲伤。
要想让故事调动别人的感官体验,讲故事的人首先要对生活抱有热忱,能够保持好奇心,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索。这样的话,当你解释概念时,就能够在脑海中快速找到故事。那些没有勇气探索世界的人,很难理解如何唤起共鸣。
7.如果你能让冰冷的知识在用户的大脑中形成生动的画面,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你用“我正确,你错误”的方法处理问题,就会破坏你联系、说服另一方的能力。怎样消除这种对立呢?其实认可对方,你也不会失去什么,有时还能让对方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试着找出目标听众隐藏起来的怀疑之处并不难,当你把隐藏起来的反对意见暴露在阳光下,这些反对意见通常会得到消减。
9.场景化的提纲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它能帮助我们创造视觉概念。提纲不一定是文字,它可以是一幅类似于脑图的画面,帮助我们厘清叙述的顺序。这种方法相当于一个框架,可提升、强化人的形象思维,让人不会偏离主题太远。
10.对故事讲述者而言,约有一分钟的时间用于开场,让听众对讲述的内容产生兴趣。
好的故事讲述者绝不想给观众留下走神的机会,要想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精彩开场是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设计开头如同构建坡道:它应该马上吸引听众,并具有足够高的坡度。在听众的脑海中,它会提升故事的重要性,将你所说的内容提升到一个更高的优先层级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