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中国文字还可以萌动人心,这是我在今天的学习中发现它的另一个妙用之处。
记得,之前在阅读《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非虚构故事》的时候,整本书籍都是围绕如何写实---书写真实的故事,譬如如何写个人回忆录或者采访、报道等等这些事情。那么,如果要是写虚构作品,想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又该如何做呢?
其实,在虚构作品中酌量添加一些‘萌物’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阅读乐趣,同时,这也是很多文学家屡试不爽的技巧。
1.经典摘录:
著名作家汪曾祺写萌物还是有一手的,在西南联大系列里,刊载的有一篇名叫《鸡毛》的文章,在描写鸡的日常生活时有下面的片段:
“每天一早,文嫂打开鸡窝门,这些鸡就急急忙忙,迫不及待地奔出来,散到草丛中去,不停地啄食。
有时,又抬起头来,把一个个小脑袋很有节奏地转来转去,顾盼自若,——鸡转头不是一下子转过来,都是一顿一顿的那样转动。
到觉得肚子那个蛋快要坠下时,就赶紧跑回来,红着脸把一个蛋下在鸡窝里。
随即得意非凡地高唱起来:“果格答!果格答!
文嫂或她的女儿伸手到鸡窝里取出一颗热烘烘的蛋,顺手赏了母鸡一块土坷垃:“去去去,先生要用功,莫吵!”
这鸡婆子就只好咕咕地叫着,很不平地走到草丛里去了。
到了傍晚,文嫂抓了一把碎米,一面撒着,一面“咕咕,咕咕”叫着,这些母鸡就都即即足足地回来了。它们把碎米啄碎,就鱼贯进入鸡窝。进窝时还故意把脑袋低一低,把尾巴向下耷拉一下,以示‘雍容文雅,很有鸡教’。
(把鸡写活了,厉害)
鸡窝门有一道小坎,这些鸡都一定两脚并齐,站在门坎上,然后向前一跳。
这种礼节,其实大可不必。
进窝以后,嘟嘟囔囔一会,就寂然了。
于是夜色就降临抗战时期最高学府之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新校舍了,阿门。”
2.个人感受
读完这段文字以后,不得不为作者的观察细腻入微,以及描写鸡的动作、行为特征时,揣摩其心理,而且这个度把握地非常到位,不夸张,又很真实。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动物是没有想法的,但读了文字以后,会给读者一种把鸡写得活生生的,像有了人的思想一样的感觉。
段落中多处采用拟人手法,这仿佛也是作者在有意地调侃,随手地把玩文字,由此可见,其文学功底之深厚。
在这段文字中,拟人手法最经典的一个地方当属,以示‘雍容文雅,很有鸡教’,这10个字。
一般雍容文雅这个词用来形容学识渊博的人文采奕奕,意气风发,把这个词语用到鸡身上,很有意思,但看了前边的文字描述以后,也不为过。
汪曾祺这段文字,写的是真心好,优秀。
3.个人感悟
在今早学习以后,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换成是我,也想写出这样有趣又有料的文字,该如何做才能达成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生活中多动手、动脑,多观察,手脑并用。
但这点如果只是说说,靠自己摸索,还是很花费时间,到最后,可能还不得要领。
正确的做法是借力,参加一些类似锻炼培养这方面能力的培训课程,慢慢再说。
2.多阅读文学大家写的文章,关键是多读,多看,多模仿,刻意练习。
这点需要时间累积,刻意练习也需要专门腾出时间。可以先保存这个思路,多学习为主,毕竟写作是刚开始。
备注:
雍容文雅:形容文气舒缓,词藻优美而不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