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组美章百草园朝花夕拾
《风筝》教学设计(一)

《风筝》教学设计(一)

作者: 芳妞_ | 来源:发表于2019-09-18 17:10 被阅读0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解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2.借鉴本文在铺陈误会和冲突中写亲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文意,体味本文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的浓浓的亲情

2.揣摩文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课前阅读须知

   

家庭中充盈着浓浓的亲情,但有时也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冲突矛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人冲突的深处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的和时代的内容,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风筝》的世界来研究一番其中的是非曲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这首散文诗。

    2、 作者、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成为新文学运动的伟大旗手。

20世纪20年代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等杂文集。鲁迅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如《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一觉》等;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如《影的告别》《死火》等;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如《希望》《死后》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相关文章

  • 《风筝》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解本文的主旨。 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

  • 《风筝》教学设计(二)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及词义。...

  • 《风筝》教学设计(六)

    第四组讨论问题。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明确: 小...

  • 《风筝》教学设计(五)

    继续研讨第三、四组问题;在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综合评价和深层探讨;情境写作训练,选择文中精美的...

  • 《风筝》教学设计(四)

    第二组讨论问题 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相关的句...

  • 《风筝》教学设计(三)

    内容研讨,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问题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根据上...

  • 《风筝》教学设计(八)

    五、写作训练 要求学生学习揣摩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在对比冲突中表现亲情(或友情)。依据提供的情景,选择一个话题,...

  • 《风筝》教学设计(七)

    四、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在自由研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作综合评价和深层探究 1.提问: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

  • 《风筝》教学设计(九)

    七、阅读知识推介 1、关于复述 复述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事件、情节、环境、主要的观点、精彩的片断...

  • 《风筝》教学反思

    《风筝》教学反思 《风筝》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写了我们“放风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风筝》教学设计(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uk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