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9464807/add136d39a288a47.jpg)
七个问题的公式
说故事有公式可循,只要问自己“七个问题”,就可以在三分钟内,立刻说出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冲突、有转折的完整故事。
七个问题:
问题一: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问题二:他的“阻碍”是什么?
问题三:他如何“努力”?
问题四:“结果”如何?(通常是不好的结果)
问题五: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问题六: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问题七: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以上七个问题简化后得到有公式就是:
1.目标→2.阻碍→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不管是小说、电影,还是漫画,只要其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故事。
以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80天环游世界》为例说明:
1.目标:主人公霍格跟朋友打赌,他要80天内环游世界一周,并以全部财产作为赌注。接着,他就从伦敦出发,展开追赶时间的目标。
2.阻碍:(1)霍格被 误认为银行大盗,所以沿途遭警察各种阻拦;
(2)霍格是个软心肠的好人,常出于各种善意而耽误了行程。如:他从印度婆罗门教徒手中,拯救了一个即将被陪葬的印度女孩。
3.努力:霍格用尽各种方法追赶时间。例如:冒着生命危险骑乘大象操捷径,先走进死亡丛林;搭火车强行飞越底下是滚滚江河的断桥……好几次差点丧了命。
4.结果:环游世界一周,回到英国伦敦。霍格一共用了80天又5分钟,输掉了这场赌局。
5.意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根据出发地伦敦的日期显示,霍格只用了79天又5分钟。
6.转弯:情节大逆转,因为地球“自转”的缘故,导致和声时间不一,形成了“时差”。所以,当霍格往东走,绕地球一圈,花费的总天数就会减少一天;反之,如果往西走,则会多出一天。
7.结局:主人公霍格不仅只赢了这场赌局,还因好心肠抱得美人归。
以上并非巧合!儒勒·凡尔纳的《80天环游世界》首次出版于1873年,而总结出这个故事写作公式是在上世纪末。
梦想版的故事公式
七个问题的公式像极了一条串故事的线,它把我们脑中的故事碎片,重新组合起来。
通过仔细核对可以发现:
1.目标=因为;2.阻碍=但是;3.努力+4.结果=所以;5.意外+6.转折=但是;7.结局=所以。
由此可见,七个问题其实是一条逻辑线,它把依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故事”,转换成依照逻辑因果排列的“情节”。
作者把七个问题公式中的“目标”改成“梦想”,把“阻碍”改成“原罪”,故事的公式就变成:
1.梦想→2.原罪→3.努力→4.结果→5.意外→6.转弯→7.结局。
作者认为这两个公式的差别在于:
“梦想”比较接近心灵的层次,“目标”则容易沦为表象层次。
而“原罪”是基督教的教义之一,因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犯下罪过,因而失去了上帝的恩宠,此罪并流传给后世,延绵不绝,故称为“原罪”。
一般而言,先有目标,随后才有相对产生的阻碍。但原罪正好相反,它本来先就存在了,只是梦想出现时,它才被凸现出来。
例如:如果主人公的梦想是成为奥运游泳冠军,但他的原罪是天生没有手和脚。
当主人公的梦想和原罪如此遥不可及时,他就必须展开一段超乎常人的努力过程,再加上一个不可思议的意外,才有办法扭转命运。
作者在书说,“七个问题”展开的故事公式,尤其是梦想版的故事公式深深地影响了他,每当灵感枯竭时,都能从公式中得到一些创作的灵感。
我也期望自己通过学习以后,能这个公式中找到灵感,实现用三分钟时间就能说出一个“有开头、有结尾、有冲突、有转折”完整的故事来。
【齐帆齐微课 第333篇 1376字, 累计510139字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