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有这么一句话:“80后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作为一个标准的80后,自然也没有躲过被相亲的命运,而且还颇有奇趣…
“相亲”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一定有它深层的原因。但本人毕竟也不是什么社会学家,不能科学化,学术化,数据化的去分析如此复杂的问题,那就只好从个人角度思考下吧…
和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父母都是底层劳动人民,他们那一代没受过什么教育,干活儿种地,劳劳碌碌一辈子。所以我家属于极度传统古板的家庭。父母从未再男女交往或者带有些“se x”的东西上有过和我们的沟通、交流。夸张的说甚至视如洪水猛兽。举几个例子,当和父母一起看电视的时候,每当电视上有接吻或者拥抱的镜头时,父母都会果断换台。还记得一次楼下的一位女同学来我家吃饭,母亲直接给我驱逐到卧室里,不让我上桌,单独盛了份饭菜,顺便还给关上门。但我毕竟是男的,我的两个姐姐在这方面就更严了,母亲从穿衣着装,言谈行为,有严苛到极致的要求。而且还经常像“地下党”一样打听姐姐在学校的动态,有些“风吹草动”,回家必然会遭到“漫无边际”“无穷无尽”的斥责和数落。在这种环境里成长,导致我与陌生女士交流会非常不适。(不知道会不会是一种性格缺陷。)乃至后来工作的时候,跟异性说话都觉得尴尬。
《世说新语》里曾说过“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也许真的很有道理,母亲说我小的时候长的不难看,所以现在“惨不忍睹”。长得不帅,家庭条件也不好,性格又很沉闷木讷,不去n多次相亲才怪。然而刚毕业工作后,母亲的态度却突然180度大转弯。经常有意无意的问我关于对象的事儿,结果自然让她失望。其实当时单位里有位我很喜欢的姑娘,呆萌可爱大大咧咧的性格极讨人喜。当然我从未表露过心迹,只是暗暗喜欢人家。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我喜欢你,恰巧你也喜欢我,那么彼此并不需要用语言去表露,互相能感觉的到。情窦初开的年纪,对于初次心动的那种感觉是刻骨铭心的,时至今日我还能清楚的回忆起那位姑娘活泼欢快又可爱的样子。
据我了解人往往第一次相亲很少会成功。因为所有人最一开始时对自己还是颇有自信的,以至于远远高估自己各方面条件。过度的自信就是自傲。自傲的人不会太珍惜机会,觉得一切在自己掌控之中,如此一来势必要失败。可是“千金难买早知道”,甚至讽刺的是,当你错过的第一个的时候,到最后回过头来看,很有可能是你遇到的最好的那一个。
第一位相亲的姑娘是老家的一个大妈介绍的,(暂且称A姑娘吧)当时完全没有任何恋爱经验,也总对自己的条件产生高估的错觉,又是异地。只是在手机上谈了没多久就分了。现在想想A姑娘真的很好,淳朴善良,也不矫情,直率又外向的性格。她对我印象也不错,但错就错在我是第一次相亲…分开半年后听介绍人A姑娘已经结婚。一次,母亲在回乡下的车上遇见了那位姑娘,想打声招呼,又觉得有些尴尬,就这样双方各自下车了,那时的我已经相亲失败了很多次了,母亲当时心情很是复杂…
相亲这种事儿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双方的事儿,还是双方家庭的事儿,甚至还和介绍人有很大关系。广东有句俗话,叫“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话不尽然,倒也有几分道理。所以相亲这种事儿,双方好了行,要是不好的话,好说好散还尚可就怕有一方搞出些奇葩事件,伤了和气甚至是伤了好心帮忙操持的介绍人。
第二个相亲对象是楼下一阿姨介绍的,(暂且称为B姑娘)那会儿刚刚结束北漂生活,回到油田大院儿,通过内部考试分配了工作。父辈那一代固执的认为在油田工作是铁饭碗,福利待遇好,留守在大院儿是最体面的工作。介绍对象的热心大爷大妈骤然增多,B姑娘也是矿区大院儿里的。在大院儿里有个所有人都默认而又不成文的规定。矿区里最好的理想对象也要是矿区里的,这样才算是门当户对。甚至细化到官宦子弟要找有正式工作的油田子弟,普通工人则随便找一个矿区子女就行,最不济的就只能考虑地方上的了。想来搞笑,无论是高攀,下嫁还是所谓的门当户对,这大概就属于最底层的阶级固化了吧。
B姑娘比我大两岁,女士在心理方面比男士要成熟的多。我个人比较贪玩儿,并且那时对于交往异性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好不容易从外地回来,大院儿的发小儿们许久没见,每日有空儿就和他们厮混。有些时候的确疏远了和姑娘的交流,久而久之姑娘虽然没说,但心里却很不满。直到有一天,B姑娘莫名有些生气,不再和我联系。任性的我也不愿折了面子,也不想主动联系了。过了些时日母亲坐不住了,托介绍人去打听,介绍人问清楚回来说要我再主动一些。当时的我完全听不进去,依旧我行我素的。这段关系自然结束了。
恋爱期间女士天生的矜持娇羞表露无遗,这时候男士一定要坚定不移,专心致志的追求,主动些。否则很有可能会以“失败”收场。这件事过后介绍人感觉我太贪玩儿很不靠谱。也是为我跑了好几次,最后彻底寒心了,再也没为我介绍过对象。总结教训,如果以后要相亲,一定要多方面的注意,即便分手了也不要伤到介绍人,更不用说未来极有可能还会费劲心力的为你介绍对象。
C姑娘是隔壁一邻居大妈介绍的,长得很漂亮,娇小可爱型的。实际上所有男人第一印象还是看脸,所以坦诚说看到她很心动。聊了一段时间了解到她刚刚从一段感情里走出来。彼此印象也很好,我过生日的时候还带着她和朋友们一起吃了顿饭。经过上次的教训这次真的全力以赴了,在家休班的时候每天买了早点送她去上班,她下班第一时间约她出来。还记得第一次牵她的手,也是第一次和女性有身体接触。那种触电感相信谈过恋爱的都曾体验过。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休班结束后要去异地工作很久才能再回家。这中间只能用电话联系,一开始打电话的时候感觉还好,慢慢的觉得有些冷淡了,直到有一天她突然说不合适。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对我打击挺大的,甚至都能感觉到身体上的疼痛,那一段时间很难受。记得有次在单位喝酒,跟一朋友聊了聊,他劝慰我说:“好男儿何患无妻”。母亲也很担心,家里人也经常安慰。时间久了慢慢才恢复心情。那时还都留有彼此的社交账号。散了之后无意间看到她的人人网,才恍然明白原来她和她的前任又复合了…
假设以后再相亲如若了解到对方刚刚分手,那就要注意了。对于和别人有过深厚感情基础的人一定要慎重对待。尤其是双方不经常在一起,感情不牢固。因为你不知道哪天两人突然会复合。所以当你们交往的时间和你自身的条件不足以撑起这段感情。你就只能像个备胎,受些伤害然后在别人生命里一闪而过。
古语云;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急不择言,困不择息,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相亲的次数多了,一般会有两种体验,第一是和对方聊一会儿就能判断出对方对你印象的好坏。第二就是不会再那么挑剔了,失败次数的越多,对自信心打击越大随之开始怀疑到最后全方位的否定自己。于是陷入一个怪圈,越是卑微越是容易失败。
初次和D姑娘见面,就是那种感觉。长相不出众,可以说是略丑。但是感觉她对我印象还不错而且当时自己真的没有什么自信了,决定了解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双方交往的比较顺利,偶尔彼此还会去对方家里吃饭。大概处了个把月,等到我回工地干活儿的时候心里也有些不舍。暗想这次估计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但是没多久她打电话告诉我说双方不合适。还好经历的这种事情次数多了,心里丝毫波澜不惊,就是有些懵逼。母亲也有些疑惑,便让介绍人问问情况。一通电话打过去,D姑娘的父母向介绍人一顿控诉,说什么我们家缺乏礼数,太过小气之类,还无中生有了各种恶毒的谎言借口。中心思想就一句,是我家的不对,所以散的理所应当。而且我家真的很穷,并不般配。介绍人很恼火,责问我母亲,母亲也倍感冤枉生气一定要当面对质,后来冷静下来介绍人说算了,就算知道结果也没什么意义了,有机会下次再介绍吧…
相亲这项活动也有些复杂,挺考验人性品质的。所有的沟通交流都必须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对双方知根知底的了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还要注意一方甚至一个家庭的习性、环境,人品。
E姑娘是我相亲过程中学历学识最高的姑娘。她在地区医院工作,因为是外地分过来的博士生附近也没什么亲人。大概是因为上学太久的原因,年纪大了些。有人说女士的美好时光就那几年,青春一过就像食物过了保质期,即便曾经品质内涵再高,也很难摆脱被丢弃的命运。大概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所以导致E姑娘单身。E姑娘属于很温婉的那种女士,说话柔声细语情绪很平和,符合了医务人员的特征。未来如果结婚一定是很贤惠的妻子。也许受上述原因限制,她一直在地区医院附近和同事租房住。我家是地区市下属的一个小县城,姐姐家在地区市。即便如此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去一趟和E姑娘见个面也很仓促,要提前一天。有时工作忙起来休假时间也不太稳定。最终散了,实际上这些都是次要因素。E姑娘骨子里特别没有安全感,当然可以理解,那时她在外租房,一个女生周边也没有家人,所以她特别渴望有套自己的房子,有个自己的家。而我这方面却有所顾虑。如果要去地区市买房一个是压力略大还有肯定要远离了父母。再加之当时和E姑娘谈了时间并不长,连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所以我迟迟不敢对她做出关于买房的承诺。但是她肯定是不想再等了,后来我再休假回来,本打算想去和她聊聊买房的事的时候,她却提出了分开…
就像是一场战争,兵法上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恋爱也是如此,及时了解对方的心理诉求和内心最柔弱的地方。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反应,通俗的讲做到人家心里面去,就是弥合双方最好的粘合剂。我想现在,那么优秀的好姑娘一定会有个好归宿的,再此衷心的祝福E姑娘幸福美满。
人无完人,有时一旦做出错误的行动结果往往无法收场。时到今日我还会对此耿耿于怀并心存愧疚。在这件事上我简直愚蠢又带有些欺骗。听介绍人说F姑娘是个文艺女青年,职业就是在家写些东西。我想大概类似于网络写手吧,听到这些当时心里挺高兴的,毕竟我偶尔也爱写些文字,一定有些共同语言。后来见到面她安静的坐在那,一袭长发,眼睛灵动。她个子很高,极瘦,身上有股淡淡的文艺气质。双方也很聊的来,大概也是她年纪比较大了,见面没多久她邀请我去她家做客,说实话当时我心里完全没有做好准备,但还是去了。到了她家了解到她家的一些情况,觉得她的妈妈好辛苦,很淳朴的一家人。对她印象更好了。没多久她也来我家,由于她特别瘦的缘故,母亲私下里对我讲有些担心她的身体。另外母亲那个年代的人有些迷信,那种执念根深蒂固,她觉得我俩属相不合适,而且觉得F姑娘在网上写东西不是什么正经工作,有些不靠谱。母亲略微有些反对我俩相处,恰巧此时之前见过一次面的一位姑娘,又让介绍人来撮合。愚蠢又不果断的我陷入了犹豫,有些动摇。想来也是迫于各种压力想尽早结婚,作为追求者与被追求者当然是后者的成功机率更大。此外后来的那位姑娘是位中学教师,从未来家庭经济上考虑稳定的工作对生活品质更有保障。加之母亲对F姑娘一直不太欢心。我顿时有些两难境地。后来我想等我回到单位,暂时疏远F姑娘些,看看她的态度,如果她更积极些就继续和她谈。也许喜好文字的女士自带的一些倔强,她并没有改变些什么,最终大家平和的分开了。但如果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那我肯定会坚持自己的初心。
记得当时很纠结,心里非常矛盾。无意间和几位发小聊到这件事,他们意见也不统一。其中一位跟我说一定不要选择后来再去找我的那个位姑娘。有这么一句话宁娶从良妓,不娶出墙妻。再次回过头来找你的虽然你们就见过一面也没有正式谈过,但那女的肯定有问题…可惜当时我没有听进去…
百度上对于应激反应的解释简单的说就是由应激源所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通俗的讲精神上心理或生理上受到刺激。我这么讨厌仇恨鄙视厌恶矫情、公主病、各种作的女的全是拜她所赐。暂且称后来找我的那个女的称为G姑娘。和F姑娘分开后就想全身心的和她谈了,起初还好。沟通交流没什么障碍,可慢慢的事情就变了,我这种工地搬砖的心比较大比较粗,男人大多也如此。但女的心比较细,这种性格互补也是大自然赋予的,存在于雌雄生物的基因里。但凡事讲究分寸。如果过了那简直就是灾难。
过了些时日问题变得愈发严重了,双方严重的沟通障碍和思维矛盾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从来不知道她为什么突然间不回信息,不回电话,明明前一秒钟还非常正常的。不仅如此,我发现针尖儿大小的事儿对于那位姑娘来说简直就是天塌了!莫名其妙的生气,有时候不知道说到哪句话她的眼泪刷刷的往下掉,简直比窦娥还冤。她不去演琼瑶苦情戏简直屈才了。那段时间给我折磨的简直神经崩溃。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次她来我家做客,因为母亲刚擦的地板,我想让她换双拖鞋。当时她并没有说什么,回过头来再给她打电话她就不接了…后来着急,便麻烦第n次让介绍人去帮忙问问咋回事,介绍人问清楚才说是我让她换鞋的原因导致她不高兴。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到最后介绍人都受不了了强烈要求我赶紧和她散……
打那我就受到了强烈的刺激,看到矫情的女生心头会骤然生出一股贞子般的怨气,恨不能掐死对方,生吞活剥了都不解气!在我内心深处这个死结永远不会解开了。
后来我想开了,一辈子生活在一起的人一定要找个性格合得来的另一半。要不然那生活简直是在炼狱。
终于我遇到了我媳妇儿。头一次见面我就发现这姑娘特别爱笑,(虽然目测体重比我还要沉)眼睛给人特别清澈单纯的感觉。说话也快言快语很爽朗,大方的性格。都说相由心生,所以我相信她一定是位思想和品行纯净的人。最重要的是没那么矫情,做作,事儿逼。相处了大概一年左右,除了在最后结婚的事情上有些分歧,其它都很顺利。再后来我们结婚了。相亲这项活动对于我也终于结束了……
其实我特别羡慕老一辈的恋爱和婚姻,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不虚华,不浮躁。干净,透彻。真正的遇一人白首,择一人终老,不离不弃。听说那个年代一车大白菜就领一个姑娘回家了,反观现在物质经济那么发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淳朴,感情,却在这个充满诱惑和物欲横流的世界变质,腐败,消逝不见了。什么兴趣,爱好共同语言一辈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磕磕绊绊,最重要的还是看一个人的品行是否端正。
诚然我们总会遇到更优秀的姑娘,还有比更优秀还优秀的姑娘。世界那么大比自己老婆优秀一万倍的姑娘多的是。说不动心那是假的,但我觉得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有严苛的伦理道德,社会规则,契约精神。自律,克己,慎独是每个能称之为“人”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我们不能拿解放思想的幌子去放荡的生活,这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佛语因果循环,种下恶因必不得善终…欲望的沟壑是不可能填满的…
还记得 因为当初无数次相亲未果,有位朋友给我传授恋爱技巧,说了很多。最后他总结到,其实恋爱本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你只需要一心一意的对你喜欢的姑娘关心,疼爱,对她好,到最后自然水到渠成。回顾漫漫的相亲历程,遇到的奇人也不少。记得有一位姑娘一说话两颗门牙上的韭菜叶绿的耀眼,我判断这位姑娘中午肯定是吃的带陷儿的。还有一位姑娘骗了我姐一双皮鞋去……也是蛮搞笑的…
五年间相亲,遇到了那么多姑娘。不知道她们现在过得好不好?现在想想那些和我相过亲的姑娘们也一定都结婚了,在此衷心的祝福她们。最后还是要说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