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个事件火了,一个是杭州小伙逆行被抓精神崩溃,一个是中国程序员界在Github掀起了抵制996工作制的事情。
杭州程序员小哥深夜逆行给女友送钥匙被抓精神崩溃 GitHub上找中国程序员发起的抵制996的996.icu项目迅速得到广泛支援为什么这两件事迅速走火?
因为我们在事件中看到了自己。面对快节奏的高压生活,我们长期以来默默忍受着资本家的压榨和剥削,却不敢反抗,无力反抗,终于,我们找到了发泄口。
事件发生后,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也迅速参与到了舆论中去,希望能把这两把火烧起来,烧到有人不得不站出来解决为止。
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希望是渺茫的,为什么?
这里就要从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发展阶段说起,这里我通过一个讨论话题来尝试说下自己的观点:
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
相信很多80、90后对这个问题不陌生,因为它常常出现在我们学生时代的作文题目中。
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当然也有人选择live to work. 下面是我的看法。
选择live to work的人,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物质基础非常稳定,当他的现状完全足以满足生活所需时,如衣食住行、养育子女、抚养老人等,他才可能有更高的追求,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满足,比如事业成就感,个人价值的实现。“仓廪足而知荣辱”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物质自由。当然,这样的人在选择work时,自然也是要从心的,因为他的目标是满足“精神需求”。因此他的择业条件可能是:兴趣、成就感(价值输出)、时间主宰权。一旦他发现所做的选择无法满足精神需求,或者与精神需求出现冲突时,他可能随时做出改变。这说到底,是精神自由。
选择work to live的人,很明显,仍然挣扎在实现物质自由的阶段。工作和生活的定义,对他们来说,是与前者不一样的。在他们看来,工作的定义是获取经济报酬的手段,生活则是实现和享受物质富足、精神满足的过程/结果,物质是第一位,精神第二位。为了实现物质自由,他们对于工作的心态,是不能完全从心的,而是不得不做出“理智”的选择。他们的择业条件一般是:报酬高、稳定、福利好。时间和兴趣通常也会是择业标准之一,但常常排不上号,因为报酬太重要了。这群人生活在真正意义上的雇佣体制下,被迫接受奴役、洗脑、剥削。为了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报酬,他们时刻处于高压和焦虑中,以牺牲时间和行为自由为代价,向金钱低头,向金钱屈服。所以,面对那些拼命抑制自己、拼命加班工作的人,不要苛责,他们只是在做现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在人生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在物质基础尚未稳固的阶段,谈精神追求是不会长久的。
如果你认同我的分析,那么看到这里,是否也心有“凉凉”?
是的,当下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仍然挣扎在work to live的阶段。不惜一切代价,拼命挣钱,才是他们无法摆脱的事实。
现在再看看那些所谓的都市白领、金领,外表光鲜靓丽,但他们中的大多人是不是如你所知的,常常加班到凌晨、周末不休?那些自以为在高档写字楼办公、拿着百万年薪的上班族,你沾沾自喜的“成就”难道不是通过牺牲健康和时间换来的吗?你能想休息就休息吗?你能想度假就度假吗?你能想陪家人就陪家人吗??你不能。
结语:无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