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觉自己和老公之间的交流总是出现障碍,对于他说的话,我总能轻而易举的曲解了。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吧,我一直不喜欢吃青菜,偶尔会吃炸鸡汉堡这些没有营养的东西。他就会下意识的讲,“你总是这样,明明是为了你好,却总是不听“,你怎么就是不明白呢”。在我看来,这就是他对我的指责,带着人身攻击的意味。后来经过进一步的沟通后,才懂得他真正的意思,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数不胜数。
后来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才懂得这些生活中看似普通的误解竟有迹可寻。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倾向于听到批评。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因我未能正确的区分观察和评论,才会一次次的曲解老公的真正意愿。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敌视。
的确如此,我们在观察某人或某物时,会习惯性的带上评论,或是一些刻板的印象,而这种片面的观察得出的评论,往往是缺乏客观性的。我自己就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同事不止一次的说我生活没有激情,不知道培养自己的爱好。而他下这样的评判仅仅是基于他问我们周六周日去哪里玩时,我们没有按照他的预想回答罢了。每每听到他这样的评判时,我的内心都是不爽的。这个同事的言语对我而言,是一种评论,而这种评论让我很不爽。也许他在说出这些话时,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这样的表达方式确实会伤害到他人罢了。
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让自己做到有效的非暴力沟通呢?
一般而言,在句子中出现“每次”“曾”这样的词语时,那么这句话很可能表达的是一种观察结果。比如,我看你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个小时。或者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在句子中出现“总是”“从不”等词语一般表达的是评论。比如你总是很忙。或者在需要他的时候,他从不出现。
总结:把评论和观察结果混为一谈容易使人产生反抗心理。同样地,当面对别人的评判或指责时,通过别人的评价去尝试陈述他们的观察结果,也有利于自己进行重新审视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