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艺术中的时尚单品,相信很多人都会首先想起17世纪维米尔创作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少女所佩戴的珍珠耳环,它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成为这幅创作的点睛之笔,同时也蕴含着“纯洁”的独特寓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dce882d5b22f768d.jpeg)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珍珠、黄金、宝石等各种珍贵材料制成了无数的精美饰品和器具,有我们所熟知的耳环、项链、戒指等,也有我们想象不到的牙签、盐罐、香薰球等。这些珍贵的饰品和器具不仅展现出时代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区分,也与时尚潮流息息相关,同时,更满载着每个时代的文化信息和意义。
它们被绘画很好地记录并保存了下来,成为艺术史中的一大独特的景观和门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被艺术所记录下来的那些各个时代的时尚单品吧~
_
耳环
耳环在古埃及时期便已经出现,代表了人类装饰品古老的形式之一,可以追溯到人类刚发现金属的年代。
▲ 法尤姆艺术,《女子肖像》(Ritratto di donna),160—180年,伦敦,大英博物馆
耳环最早是一种简单的环形饰品,不仅仅有装饰作用,而且还有护身符的用途。荷马赞美诗《阿佛洛狄特》中提到,阿佛洛狄特有一全套首饰,从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希腊样式首饰,其中便有耳饰。后来由于东方的影响,耳饰在古希腊时期更加盛行。在罗马,人们给耳环增添了五彩缤纷的宝石,加上珍珠缀饰,成为女性服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提香,《维纳斯与管风琴师》(Venere con organista, amorino e cagnolino,整体与局部),1548—1549年,柏林,名画陈列馆
很多拉丁语作家对这种宝石和首饰的奢侈表达了自己的谴责。在拜占庭时期,有很多缀满宝石的耳环样式,不过在中世纪时期耳环几乎完全消失,后来在文艺复兴时期,由于古典主义的复兴,耳环才重新流行起来。水滴形的珍珠耳环非常受罗马贵妇的喜爱。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耳环的样式逐渐丰富。
▲彼得罗·隆吉(Pietro Longhi),《家庭音乐会》(Il concerto in famiglia, 整体和局部),1752年,威尼斯,雷佐尼科宫
16世纪耳环的古典主义风格也一直贯穿了整个17世纪,18世纪时钻石耳环得到进一步发展,而19世纪流行的则是更为原始或怪异的样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205a19a0cae22031.jpeg)
▲让-艾蒂安·利奥塔尔,《玛丽娅·特蕾西亚》(Maria Teresa d’ Austria),1762年,利沃夫,国家美术馆
画中玛丽娅·特蕾西亚皇后的钻石耳饰与头饰呼应,突出了人物的贵族气质,也使人想到18世纪钻石的风靡。
在《旧约》和《箴言》中都经常提到黄金耳环,代表认真聆听圣人的训导。中世纪意大利本笃会教士拉巴努斯·莫鲁斯认为,耳环暗指服从、倾听和理解《圣经》。
_
项链
项链是人类古老的装饰品之一。国王和军队指挥官也会佩戴项链,将其作为彰显权力的象征。除此之外,项链还被固定地与骑士勋章搭配在一起。
在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装饰性的宝石黄金项链变成了一种精致的女性化饰品。对于项链的装饰目的,圣依西多禄曾提到,拉丁语中宝石项链“monile”一词,从 “munus”一词起源而来,意为“赠礼”,是丈夫送给妻子的礼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eeb0c6d9bcb6a037.jpeg)
▲汉斯·梅姆林,《 玛利亚·波提纳利像》(Ritratto di Maria Maddalena Portinari),约147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尽管项链在拜占庭文化中一直存在,但在后来蛮族入侵的时代这种习俗几乎消失殆尽,直到后来哥特式晚期才又重新出现。
在文艺复兴时期,男人和女人都佩戴项链,而且此时的项链样式前所未有的繁复和奢华, 一般由黄金和珐琅彩所制的圆形装饰组成。唯独珍珠项链是只有女人尤其是已婚妇女方可佩戴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08ac460867763931.jpeg)
▲阿列柯·桑切斯·科埃里奥(Alonso Sánchez de Coello),《伊莎贝拉·克拉拉·埃乌杰尼亚公主》(L’ infanta Isabella Clara Eugenia),1579—1584年, 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上图中公主的黄金项链具有16世纪模仿主义独特的国际风格,黄金上还镶有珍珠和钻石,珍珠象征贞洁,钻石代表贵族身份。
到了17世纪末和18世纪,项链开始渐渐地又变回女性专用饰品。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将伊特鲁里亚和古希腊时期的项链风格重新推向高潮,而与此相关的19世纪的宝石贴颈项链更是将项链的热潮一直延续至20世纪。《圣经》中提到项链还有神秘的含义,经常与代表精神美德的黄金和代表善辩之才的白银交织在一起。
_
牙签
使用牙签的历史源远流长,一直延续至今。但使用黄金、珐琅和宝石来装饰牙签而将其作为珠宝的习俗仅仅存在于16世纪。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c27b4cca61f1cef0.jpeg)
▲牙签样式的吊坠,使用黄金镶宝石和珐琅工艺,16世纪,罗森堡宫,丹麦王室珍宝馆
古罗马时代的牙签不仅用于清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还可用于从桌子上取切好的肉块。古罗马诗人马提亚尔(Marziale)表示,古罗马的牙签可能是木制的,也可以是用一根简单的羽毛制成的。佩特罗尼乌斯(Petronio)在《萨蒂利孔》(Satyricon)中也曾提到过主人公特立马乔有一只白银牙签。
牙签是珠宝历史中极有趣的装饰品之一,由黄金镶珐琅、宝石制成,作为吊坠佩戴在项链上。从奢侈风的艺术品位和奇特的形式等因素来看,这说明牙签珠宝应该是16世纪的作品。对于牙签的用途, 乔瓦尼·德拉·卡萨(Giovanni Della Casa)在《礼节》(Galateo)一书中曾写道:“人们把牙签戴在脖子上。这是一种奇怪的工具,垂挂在绅士的胸前。人们将其举起,穿过一个又一个的牙缝,随时准备为我们的喉咙服务。不过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不把勺子之类也戴在脖子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42e2f242040d6a7d.jpeg)
▲洛伦佐·洛托,《露琪那·布伦巴迪的肖像》(Ritratto di Lucina Brembati), 约1518年,贝尔加莫,卡拉拉学院
牙签除了清理牙齿的功能以外,可能还有神秘的寓意,因为它的形状和兽角相似,这也可能是自古以来的护身符标志。
_
盐罐
在古代,出于人们对盐的尊重,盐罐总是由珍贵的材料制成。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君王的餐桌上,盐罐变成了一种纪念性的物品。
盐在食品中应用广泛,它不仅可用于调味食品,还能用于蔬菜和肉类的储存。人们对盐很尊重,即使在最简陋的餐桌上,盐罐也通常是银的。而在较为高级的餐桌上,盐罐可能是金的,而且通常有两个:较大的放在主人的旁边,较小的放在桌子的另一端。大盐罐就是名副其实的珠宝装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1911c4b3c9197221.jpeg)
▲本韦努托·切利尼,珐琅彩金盐罐,1539—1543,维也纳,霍夫堡皇宫,皇家珍宝馆
通常情况下,为了纪念盐来源于海上,盐罐有时会做成贝壳形状。在文艺复兴时期,有时也会用真正的贝壳来制作盐罐,或者会在罐子的镀金的小脚上装上一只鹦鹉螺。
盐是白色固体,可以与砷化物混在一起,贵族们出于被人投毒的担忧,将盐罐做成密封的方形或船形容器。从17世纪开始,作为装饰的大盐罐开始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其他餐桌装饰品,不过并非都是珍贵材料制成的。
在罗马人的家中,盐瓶和酒爵是礼拜仪式必不可少的器具,甚至有时还会用于供请家庭的守护神拉尔。盐罐最明显涉及到的物品——盐,在《圣经》注释中象征着受神灵启发而产生的智慧和判断力。盐可以代表出色的判断力,因为在烹饪中需要精准地掌握盐的用量,过多与过少,食物的味道就毁了。由于盐可以保护食物不腐, 因此也被认为是抵抗邪灵的标志。
_
球体
球体是尊贵的标志,起初代表的只是胜利,后来在基督教时代,球体被装上了镶有众多宝石的十字架。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f72808bda32bbeec.jpeg)
▲皇室金球,13 世纪初,维也纳,霍夫堡皇宫,皇室珍宝馆
金球一般由金和玉制成,两条互相垂直的镶边将其分成四个部分。这种球状物在《圣经》中代表的是世界,具有普遍意义,装饰上十字架象征了基督教精神。金球被用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各种皇室徽章中,表达了帝国想要在信仰中统一各个参差不齐的国家,为皇权披上了一层神权的外衣。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873f647d9aa1ec3a.jpeg)
▲弗朗切斯科·海耶兹(Francesco Hayez),《奥地利的斐迪南一世》(L’ imperatore Ferdinando I d’ Austria),1840年,米兰,复兴运动博物馆
根据乔瓦尼·达·希尔德斯海姆的解释,球体没有边缘,象征着美德以及权力在天上人间的无限传播。切萨雷·韦切利奥在对皇家服装和珠宝的描绘中曾指出:“金球代指的是对世界的统治,球顶上的十字架表明皇帝管理基督教徒。”菲利波·皮奇内利不仅将金球视为上帝的永恒性,还将其定义为王权和神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21048/01d125c714c22205.jpeg)
▲ 海特亨·托特·信·扬斯(Geertgen tot Sint Jans),《贤士来朝》(Adorazione dei magi),1480—1485年, 阿姆斯特丹,荷兰国家博物馆
在绘画作品中,皇帝手中的金球是皇权的象征,耶稣手中的金球指代的是救世主的精神统治。此外,球体还是很多寓意画形象的标志,标志着美德乃至自由艺术。金球有时也可以作为正义和力量的化身与其他皇室贡品一起出现。在切萨雷·里帕的《图像学》中,金球被置于真诚女神维丽塔丝脚下,表示她是天国的子民,比人世间所有物品都高贵。金球还是大天使圣米迦勒的标志。
▲扬·凡·艾克,《圣母与牧师罗林》(Madonna del cancelliere Rolin),1434—1453年,巴黎,卢浮宫
_
香薰球
文艺复兴时期最不拘一格的稀奇发明便是香薰球。这是一种小的球形容器,分成可以打开的几瓣,每一瓣里分别盛着香精和香料。
▲黄金珐琅镶嵌宝石香薰球,1570—1580 年,马德里,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
16世纪,卫生技术还不是特别普及,当时的人们惯用一些香料来掩盖令人不悦的身体或环境气味。出于这种目的,人们把一些传统的首饰增加了带香料的功能装置,比如项链、手链、耳环、纽扣等都可以放入麝香或龙涎香。但香薰球并非仅是一种散发香味的简单珠宝,它本身是一 个专门盛放香料的容器。
香薰的作用不仅限于遮掩不愉快的气味,在传染病爆发的时候,香薰也可以用来为空气消毒,防止感染疾病。
▲提香,《克拉丽萨·斯特洛齐的肖像》(Ritratto di Clarissa Strozzi),1542年,柏林,名画陈列馆
画中小女孩佩戴香薰球便主要是用其卫生功能。
此外,在占星学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天上的每一个天体都有一种对应的植物、动物或者矿物质,星星把自己的能量注入到相应的物体中,而物体会以相应的能量对人类产生影响 ——为主人传递相应的能量,避免疾病和厄运。因此香薰球中香料的选择大多时候是符合占星医学的准则的。香薰球的使用在16、17世纪的绘画中有所体现,尽管并不是很频繁。
_
《艺术中的黄金、宝石与珠宝》
[意] 西尔维亚·马拉古齐
有书至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年1月
本书独具匠心,整合了对绘画中的珠宝的不同层面的解读,帮助读者理解绘画图像中艺术家表现珠宝隐含的意义与象征,明白艺术家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大众更好地了解孕育画作的那些年代背景与人文史实。
☾ 一本神秘有趣的珠宝美学艺术史
汇集500多幅精美全彩画作,从艺术年代与流派、神话与宗教人物、宝石材质等五个层面立体展开,呈现跨越500年的珠宝艺术史,解析画作中珠宝的隐含秘密,带读者看懂绘画,了解珠宝艺术。
☾ 兼顾趣味与知性的绝佳读本
本书由意大利艺术史专家西尔维亚·马拉古齐倾情撰写,书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珠宝有关的名著、神话、宗教等中的故事、人物、文化及时代背景,并对500多幅艺术画作进行图解式细节拆分,详实易懂,好玩有趣,是献给所有西方艺术与珠宝爱好者的绝佳普及读本。
☾ 随时随地开启艺术进阶之旅
全书采用主题单元式编排方式,篇幅简练,章节独立,可以从全书的任何一页翻起。装帧采用32开精装,方便携带,非常适合旅行、通勤等碎片时间阅读。一本助你增加谈资,迅速提升艺术修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