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辉家奶奶爱说爱笑,为人非常敞亮,这也是晓珍的福气。
妈妈总在家里这么说小辉家最小的叔叔前进和同村的姑娘晓珍。小辉家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富裕人家,三个儿子有两个都成了家,大儿子就是小辉爸爸还在县里的印刷厂有个拿工资的工作。剩一个小儿子(就是小辉的小叔叔前进)刚刚从部队退伍回来,不想一辈子当农民,一心一意地想去县城找个工作,但大哥托人找的工作总是不能给个准信儿,所以前进也只能先在家里等通知。同时帮忙料理料理地里的活计。谁知道,也就是一个夏收一秋收的时间,小叔叔却完全改变了主意,不想离家了。
理由很老套,小叔叔谈恋爱了,对象就是同村的晓珍。
晓珍曾经也是妈妈的学生,“她不是个读书的材料“,妈妈虽然喜欢懂事儿、能干的晓珍,但同时也给出了这样一个客观的评价。
小辉灰奶奶其实没想到小儿子去招惹了晓珍,因为晓珍的父母在村里的口碑实在不怎么样:“那孩子自从和前进好了以后,就很少回她自己的家了,啥啥不是我给她操办呢,二十好几的闺女了,手里连几块钱的零花钱都不给!”,二灰奶奶一边捋着手里的棉花桃子一边无奈地倾诉着,“这么大的闺女,就这么不管不问的,也真是天下难寻这样做父母的!”
一般在这种时候我总是假装心不在焉地玩儿别的东西,但小辉奶奶那白胖的圆脸上变换的表情,以及那时不时拍一下大腿以示强调的动作都令我觉得这老太太其实是自己觉得还能把控大局的。
坐在对面的妈妈是趁周末时间来做小辉的家访的,小辉的成绩在班里中等,但上课特爱接老师下言,一副心大无脑的做派反而为他赢得了好几个老师的喜爱,说:“这孩子不怵场,还喜欢帮助别人,是个场面人!”。见了几次小辉奶奶之后,我觉得小辉是深得了奶奶的言传身教。
“晓珍爸妈太重男轻女了,满心里就那个儿子,又爱钱如命的,对晓珍从小就是动辄打骂,那孩子也是能干,很小就开始早起做一家人的早餐,然后才能梳洗上学,经常迟到,她妈妈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能供她上到初中就不错了。”,妈妈边帮着小辉奶奶往一个大尼龙袋子里装棉花边惋惜的地说。
“可不是,从小在家里没得过几个好脸儿,她爸妈跟使唤长工似的使唤她,碰到今年麦收时下雨,我家前进上赶着帮了她几次,这秋收才开始,俩人就好上了。这是隔壁张婶收玉米时看到了偷偷的告诉了我,我还不知道呢,既然知道了就不能委屈了人家不是!孩子愿意住在咱家,我也不能往外赶,就是担心这瓜前李下的,时间长了我也看不住啊!”
正说着,小叔叔前进回来了,他身材中等,平整的短寸头,受过军队军姿训练的人,总是习惯性的腰板挺直、肩膀舒展,显得人特别精神,身后跟着的那个瘦削脸、尖下巴、皮肤黑黑的姑娘就是晓珍了,晓珍大大方方的跟妈妈打了招呼,熟门熟路的进了旁边灶房的门,一会儿又探出身子,热情主动的挽留我们中午留下来一起吃面条
后来听说因为彩礼的事情晓珍跟她父母着实闹了一阵子,村里人也都出来劝和,最后拖到了晓珍有了身孕,才匆忙地领了证、摆了酒,正式做了前进媳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