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教合一”的总解释
一、“做”字的新定义
“做学教合一”应集中在一个“做”字上面,这是当然的。因为“做学教合一”的理论,也是集中在“做”之一字。所以必先把“做”字彻底的说明一番,然后其余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做”字有个新而特别的定义,这定义,就是“在劳力上劳心”。单蠢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龙翔,也不能算“做”。真正“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二、“做”与各器官的关系
做事必须用器官。做什么事,用什么器官。耳、目、口、鼻、四肢、百体……都是要活用的。所以有的事,要用耳做;有的事,要用眼做;有的事,要用嘴做;有的事,要用脚做;有的事,要用手做;有的事,要用它们——耳、目、口……一起来分工合做。
我们主张“做学教”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做;对自己的进步或退步说“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教”。做要用手,即学要用手,教要用手;做要用耳,即学要用耳,交要用耳;做要用眼,即学要用眼,教要用眼。做要用什么器官,即学要用什么器官,教要用什么器官。
三、“做”与一般工具的功用
做一件事,要想干得好,须用锄头的便用锄头;须用斧头的便用斧头;须用书本的便用书本;须合用数样、数十样工具的便合用数样、数十样的工具。我们当然不是排斥书本,但决不许书本做狄克推多;更不许书本与“做”脱离关系,而成为所谓“教学”的神秘物。
四、公共的中心
“做学教合一”,️有个公共中心,这“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怎样是实际生活?说得明白点,就是日常生活。积日为年,积年为终身,实际生活,便是人生的一切。分析开来,战胜实际的困难,解决实际的问题,生实际的利,格实际的物,爱实际的人,求实际的衣食住行,回溯实际的既往,改造实际的现在,探测实际的未来。这些事总结起来,虽不敢说概括全部人生,但人生除了这些事还有什么?在做这件事上去学、去教,虽不敢说有十分收成,但是教成的与学得的,必是真本领。
五、教育是社会经验之改造者
教育上之所谓经验,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个人的;一种是人类全体的。但是经验无论属于个人或人类全体,决无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可能。我们至多只可说:有些社会经验,是不限一时代,一地域的。经验又有直接和间接的分别,这当然是不可以否认的。
六、接知如接枝
直接的经验,就是真知识;真知识是要安根在经验里的。但是样样的知识,都要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上得来,这是大圣大贤也势所不能的。因为我们若抹煞别人经验理所发生的知识而不去运用,那真可算是大呆子了!
七、举一知万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荀子曰:“以一知万。”无论他是“一组反️”,或是“以一知万”,我们可以知道那个“一”字,必定是安根在自己经验里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自己经验里的“一”,是一切知识的起点,有了这个“️一”,才能“三反”,“知万”之效。
八、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证
九、以火星为证
十、以空气为例
十一、以飞机无线电为例证
十二、“做”是学教的基础
有了上面的总解释,我们可以相信“做”是“学”的一切、“教”的一切之基础。那就无往而不应在“做”上学,“做”上教。但是人生几何,至多亦不过百年已耳。事实上那里做得完、学得完、教得完?我们只要遇一事是则估量价值,拣那对人生最有贡献的、最合乎自己的才能需要的去做、去学、去教。那不能参加的只好不参加,不必需的就不要,不能做的也只好不做。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不过,人生既为一大事儿来,就该做一大事而去!只要在“做学教”的立场上,打定“做”的基础就是了。
十三、以牛顿为证
十四、阳明学说之背谬
十五、不承认精神与身体分家
“做学教合一”的要求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做一件事,就免不了这三当年。所以,“做学做”是有连环性的。
十六、以革命为证
十七、做学教原则️下的看书
在“做学教合一”的学校过生活的学生,只要谨收“在劳力上劳心”的原则,自然能聪具体归向理论,能从片面走向系统了。
十八、技能与知识
十九、几个总纲领
1. “做学教合一”,是全人类生活进程中的ABC。
2. 要想获得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从“做学教合一”始;从“做学教合一”终;五“做学教合一”共终始,那才最有效力。
3. 生活教育,就是“做学教合一”。
4. 除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猪仔式的人声观者外,谁也时时刻刻都须有“做学教合一”的心念。
5. “做学教合一”的胜过法,是有意义的,是完“在劳力上劳心”的。
6. “做学教合一”,始有连锁性的: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7. “做学教合一”,不但不忽视精神上的自动,而且又有身体上的自动。——因为有“在劳力上劳心”,脚踏实地的“做”唯它的中心,所以精神便随这“做”而愈加奋发有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