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上,只有稀少的几个人。单位也不多,大多时熟面孔。
春节本身招聘旺季,但是今年的日常招聘显得跟外的冷清。
首先是岗位不旺盛,档次也不高,多是客服、销售、保洁和护工等
其次是求职人员稀少,来的也是常客,不多的年轻人。
总结一下,笔者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网咯招聘如火如荼,现场招聘已经成为“鸡肋”,但是,公共服务机构似乎是不愿意放弃这块阵地。更大的一部分是在追求社会效益和应付舆情。
第二,今年的重点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应届毕业生重视的是校园招聘;对于就业困难群体的公共服务,更多的是在街道和社区层面,对于规模和岗位都不找优势的区域性招聘活动,起不到互动效果。
第三,新岗位不多,缺乏吸引力。由于长期的培育和发展不够,缺乏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提供的岗位不能满足多层次人员需求,造成供需两不旺盛。
第四,缺乏必要的改进,满足于现状。
用一个案例说明:
一个求职者,在大厅巡视一圈,来到一个单位面前咨询。
求职者:你这里招什么人,你看我你能干什么?
招聘单位:你多大了
求职者:35岁了
招聘单位:你有什么特长?
求职者:我就是找个单位混保险,我不是缺钱的人
招聘单位:..........
遇到这样的求职者,大约只能是无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