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就是模仿,而不是背诵。宁可你模仿得不到位,胜过你背诵几句名言句子以自矜。
君子可欺以方,是说君子的原则性很强,你可以拿原则去拿捏君子。
你看,原则变成了君子的软肋,你一拿出这个武器,君子就乖乖就范。从某种意义上说,凡有弱点的人,就像是一台机器,你只要抓住他的弱点,他就得按你设计的套路反应。所以也可以说,受原则束缚的君子是没有自由的。
好人,或者标榜人物,容易吃亏。我们其实就不应该在平时立君子的人设,否则,你的行为不能有出格的时候,太憋屈了。
高明的,或者说真正的君子,他倒乐意也敢于自我贬损,是谓“君子自污”,他宁可树立一个不好惹的形象,然后行君子之实,内心高尚,外在不受欺,那太舒服了。
最好的读书笔记,就是读这本读书笔记之后,原书都可以“完全”不读了,这就像在写总结,但是总结应该是独立的,几乎让人觉得那些被总结的段落从未存在过。
跟对人确实很重要。但这恐怕很难一开始就判断跟对人了,只能成王成寇事后归因。
刘邦的开国功臣,多数是他的小伙伴。孔子七十二贤徒弟,也多数是他周围的人,颜回更是他娘家那条村的人。
这些功臣贤人都名世了,他们被记住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围绕着一个明星人物:刘邦、孔子。
如果这颗明星不够闪亮,则周围的人就会黯然无闻。
所以我们有一个合理的推断,可能这个世界上的人才是平均分布的,但因为运气的原因,某一地域出现了一颗巨星,于是连带的让他周围的人物也熠熠生辉。
我们更可以说,并不是某人就特别厉害,如果你的大哥成为巨星了,则多少会照顾到你,那么你被推上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于是你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出来,让离你较远的人误以为:你多少是有些天才的,才能在这个位置上胜任得了,还做出成绩来。
那么,可以说人与人是互相成就的,所以,如果你身边有稍微厉害的人物,你都应该“逢人到处说项斯”,你到处推荐他,一朝他真的发光了,可能又反过来照亮了你。
只有团体成功了,你成功的机会才也变大。不是天才结伴而来,而是运气偶然照亮了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互相提携着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让他们有机会表现并被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