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活,不是在博物馆就是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喜欢去博物馆,喜欢那份宁静,喜欢孤寂无言却能与我心灵交流的古物。
吸引我的并不是高大的建筑,也不是四周漂亮的花花草草,更不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是博物馆里那静静无声却精神长存的藏品。迈着轻快略带焦急的步伐,走近了距今上百年上千年无声的朋友。他们是历史的坐标,人类聪明才智的流露。走近他们,每一件都能让你感受到古人文化所带给你的震撼、力量与思考。陶器的质朴,青铜器的斑驳,瓷器的华丽,黄金白银饰物的流光溢彩。民俗离我们很近,近的像昨天才发生的故事,总让你回忆起童年的往事。
一个地区的博物馆,最能代表这个地区的文化、历史。包头博物馆也如是。在馆里流连忘返,如置身“破锦堆”之中,不觉产生幻想,你就是这些古物的主人,你就生活在他们之中。听该馆讲解员说:元青花牡丹缠枝大罐是包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仔细去看了无数遍,与图片和我见过的元青花大罐有些许差距,总感觉这个大罐并不完美。即便如此,仍然一次一次的去看他。古钱币倒是有挺多,但没有想看的“淳化之宝”。曾去过很多博物馆,唯独在临河,那个不大的号称博物院的地方,看见了“淳化之宝”,当时叹为惊奇,围着它久久的不愿离去,在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后,拍照留念。五大名窑的瓷器有一只碗还算能看,但上面有瑕疵。社会发展之快,人们富裕之程度,从收藏上最能体现出来。其实,最让我看重的是一块碑文,这块碑文是拓下来的水渠禁令。文章简单明了,就是告诉你不要破坏水渠。从拓文能看出来,当初写碑文和刻碑的功底至深。想想一个无名的小地方,一个无名的执笔人,一个无名的刻工。书法雕工竟如此精湛。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处处藏龙卧虎,一辈子都不可能学到精髓,更别提发扬光大了,想想这些就精神振奋,有时间还是得好好练练写字吧!
我们对文化的了解十分有限,更别提拥有的民族自豪感。从越来越多的国外节日上就可以看出来。非常的混乱,国家也在提倡过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一个人的谈吐,一个人的修养,来自读书和见识。大多数人都会停留在最基础的学习上。我也不能列外。社会越来越进步,国家越来越富强,这在道德修养上也要求的越来越高。但我追求的是最高境界,有一颗向上、力求完美之心。
每到一处,喜欢逛博物馆的我,必须先找找当地的博物馆,任何自然风光和人为建筑都不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有内涵。我个人喜欢,但不会勉强别人也去喜欢博物馆,我有几个朋友是不喜欢去博物馆的,他们总是说博物馆太安静,太单调,太枯燥了。
有一次去包头博物馆,因为是周一,没有几个人,特别的安静,后来有两个三十来岁的男子进入到本地出土文物的展馆,开始拍照、发视频,并伴着大声呼叫,这也就罢了,尤其在一件展品前竟然把“单于”说成“danyu”,这叫我哑然失笑。后来另一个看我笑他们,就问了一下怎么了,我轻轻地告诉他们:单于,只用于匈奴人名,不能念danyu。知道闹出笑话来了,两人灰灰溜溜的走了。
那年夏天去杀虎口玩,正好景区里面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我是不分大小和新旧的,只要是博物馆肯定要进去一饱眼福的。本来博物馆就不大,没人还清净,藏品在别的地方都见过。只能看看民俗文化,正看到投入,忽然被几个女人的大呼小叫而惊厥。原来是几个年轻的妈妈,找到了极佳的拍照背景,拼命的喊着自己的孩子来拍照。此情此景,我无奈的摇摇头,转身离开了。
真的不想说这些人,她们有她们的理由,此处也不归我管,但国民素质呐!都说节操掉一地,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捡起来呐?
我经常带孩子们去博物馆参观,给他们讲解,讲文物的故事,讲文物的历史,有的家长也会一同参与。
来吧!和我一起徘徊在博物馆吧!我们一起感受博物馆文化所带给我们的智慧、愉悦。简单的拓展一下知识面,丰富一下历史文化知识。何乐而不为呢?这可不是一般的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