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4407/108d226b13448f8e.png)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无论在任何阶段,读书或多或少会带有目的性。学生时代,读书为了升学考试;成人世界,读书为了升职加薪,或是获取知识实现理想。
尽管如此,我们读过那么多书,试问自己真正理解书的内容了吗?有没有把书里的内容转化成能力?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既然读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其实是一种浪费。
最近读了《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作者大岩俊之在这本书中教大家如何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而且还总结了一些能然给你实际行动起来的方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407/fd153572dc50af85.jpg)
大岩俊之,是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他在独立创业的道路上,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于是开始尝试一年间阅读300本以上的书。自从堵路创业后,大岩俊之作为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述,并成为指导教学讲师。
结合《实用性阅读指南》提炼的3个步骤,让你轻松牢记一本书,并将其转化成自身能力,这不再是空想。下面,我将一一为大家解读。
一、设定读书目标
我们阅读一本书,一定要带着主动意识去阅读,明确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你才会集中注意力,这样的阅读才会是高效的。其实,阅读的目的不外乎三种:获得知识、收集信息、消遣。当我们阅读目的确定后,就能把焦点更多地放在“目的”和“问题”上,在翻开书的同时,也会专注于自己需要的内容。
《实用性阅读指南》提到,当我们翻开一本书时,先不着急阅读书籍的内容,应该先阅读序言、目录和后记掌握概要。因为序言的内容,往往浓缩了一本书的精华要点。包括作者的自我介绍、撰写的原因以及各章节的总结等。
然后是目录部分,它解释了书的整体构成,写着本书的大小标题。看完目录,大概对一本书的内容有所了解。其次,在阅读目录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对标题进行判断,哪些章节需要重点阅读,并做好标记。
最后就是后记,阅读后记,你会发现作者再次强调或者解释的那部分内容,便是我们将要重点阅读的内容。
大岩俊之提到自身的阅读经验,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重要的仅有4%。这可以用“帕累托定律”,也就是“二八定律”来解释,在读书上可以归纳为“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所以,为了便于记忆,只需从整本书里找到那重要的20%。
也许,你会觉得花钱买一本书。如果不把全部的内容读完,那是一种浪费。可如果把书本内容都看完,你会发现最后都没记住。与其如此,倒不如干脆的“断舍离”,学着抛弃不需要的内容,提炼重要的20%。
这样的阅读方式,无形中节省了我们的阅读时间。在短短的一天内,你可以“并列读书法”,同时阅读几本书。这样一来,大脑得到不断的转换思考,同时也避免了阅读同类书籍的疲惫。在阅读过程中,学着把节奏调整到合适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吸收知识。
二、制作思维导图
读书必定少不了做笔记,在读的书上用“划线”“标记号”“注明文字”“贴便利”“折书角”等方法找出重点部分。最常使用的读书笔记是“葱鲔火锅式”,摘抄+评论的方式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
上述的读书笔记法,只能针对有想法的段落或者句子,倘若要记录书本的整体概况,抓住书的结构层次,大岩俊之推荐“思维导图”这一方法。通过思维导图,你的记忆、整理、理解和构思的范围会不断扩大,从而帮你找到所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法,高效地实现目标。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407/446bf892d02a5e6b.jpg)
思维导图是将我们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思维导图的各种图像、色彩丰富,满足视觉需求,从而刺激我们的记忆。
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特别简便,只需要准备三种工具,分别是:空白纸、彩色笔、书籍即可。接下来就是思维导图的制作:将纸张横向摆放,用彩色笔从中心开始呈放射状伸展旁枝,正中央的图像要用三种以上颜色,要画出立体效果,多利用图画、符号等形式。
实际上,我们制作思维导图是为了便于记忆。那为什么读书总是记不住书中内容呢?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大脑的记忆是呈现这样的图形的:20分钟过后,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1天过后,忘记74%的信息;1周后,忘记77%;1个月后,忘记79%。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407/5c4d5932fc46a5a4.jpg)
如果我们不去想办法记忆,书本的内容被遗忘也是不足为奇的。我们用什么办法,才能长期保存记忆呢?对于牢记读到的内容,大岩俊之提出了8种记忆方法,分别是:
· 反复阅读记忆法
· 重要内容记忆法
· 感情阅读记忆法
· 复述记忆法
· 联想记忆法
· 首字线索记忆法
· 创建形象记忆法
· 便利贴记忆法
可能有人会说,提出那么多方法,哪用不过来啊?其实,无论哪种记忆方法,都是便于我们牢记书本的内容。所以,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才是关键的。
三、迅速行动起来
我们阅读明确目的,讲究方法,保留记忆,这一系列的过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将书中的内容付诸行动,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这就需要切切实实的行动起来。首先,你得设定“行动目标”,也就是“读完书后具体想要做些什么?”按照SMART法则,设定自己的目标。
行动前,你还得确定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比如,最好的状态是100%,现在的占比是多少?只有确定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后,你才知道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事情,去填补差距。
人是一种害怕失败、容易止步不前的生物。如果目标与现状差距太大,往往会轻易的放弃。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使用逐步缩短差距的办法,就是制定“加上10%后的目标”。
“为了达成加10%以后所在位置的目标,我能做些什么呢?”自我提问,尽可能的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这时候,“5W1H分析法”就派上用场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写下目前可以做的事情。接着把所列的具体事件,按照“紧急重要程度”优先顺序行动。
为了让自己确实地付出行动,一定要“将行动告知他人”,可以面对面和亲人、朋友讲诉,也可以总结成文章,发布到豆瓣或微博。这样做,一方面是增加内心的动力,一方面是提醒自己,起到监督的作用。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很难受。当定下行动目标,一步一步的缩小差距,逐渐地行动起来的时候,你会越来越有成就感。
如果你仍然烦恼,不知道如何才能牢记读过的书。那请收起你的担心,跟随大岩俊之的提示,大胆地设定行动目标,立刻开始实际行动,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详细内容,大家可以阅读《实用性阅读指南》,它将带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