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7719a1393857013b.jpeg)
五、教化岭南
刘禹锡所去连州在五岭之南,蛮荒落后,而文化教育方面俨然是一片空白。
刘禹锡到连州第二天,当地青年慕名前来拜见他,交谈之中,他吃惊地得知,当地人竟然不知进士、功名为何物?身处如此蛮荒蒙昧之地,他愈感自己责任重大。当即下决心要大兴教化,培养人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56fb487ae55341f8.jpeg)
自己为师、开坛讲学,可穷乡僻壤的连州,竟然找不到一块可以遮风避雨的校舍。他的当务之急是建一座可以让学子们聚集读书的书院。于是他以建“刺史府”为名,向当地的商人绅士募捐。书院建成后人们才惊异地发现,这不是什么刺史府,而是这是供学子学习的书院,门上高悬着刘禹锡手书的四个大字“潢川草堂”。
连州,自此有了第一座书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c33098499e680f37.jpeg)
文教兴起,连州的气象迅速为之一新。读书的春风开始吹拂着这片岭南的蛮荒之地,而连州人爆发出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也是惊人的。书院开讲后的第三年就出了第一位进士——刘景。
以后连州文风日益浓厚,秀才进士如雨后春笋,喷薄而出。据记载,刘景之后,连州共出了138位进士。刘景的儿子刘瞻后来官至宰相。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d4038030c7da4237.jpeg)
刘禹锡几乎凭一己之力,把蛮荒未化的连州变成岭南“科第甲通省的岭南首善”,不但在岭南数一数二,在全国也颇有名气。
刘禹锡对连州的贡献还远远不止如此,他在连州编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方书《传信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2291cb199e3ad88a.jpeg)
连州地偏岭南,山高林密,闷热潮湿,瘴气很重,当地很多人因此染病,但当地竟然没有用药的先例。他们一般请巫医跳神施法,以此医病。并笃性不疑,其效果可想而知。
刘禹锡决定革除蒙蔽,引入医药,以方易巫、以药治病,救助一方百姓。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bf67f43b3907bff0.jpeg)
他本来对医药颇有研究,几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药方,此时正好大显身手。他的好友,此时正任道州刺史的薛博高也精于医道。刘禹锡写信求援后又得大量药方,于是一并编成合集,名《传信方》。
他大量刊印此书,分发百姓,流传民间。连州数千年以巫为医之俗,终于在刘禹锡手中得以革除。他还帮助连州百姓战胜过一场来势凶猛的瘟疫。后人把他和在长沙太守任上为百姓坐堂看病的张仲景相提并论,他亦当之无愧。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b31478ad3dbbf7f5.jpeg)
连州在刘禹锡的治理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看到连州文风日浓、学子优仕,看到《传信方》广为流传、救人性命,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偏僻的江湖之远,也能实践自己的抱负。治世济民,又何必非在庙堂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def2312b9515d7b1.jpeg)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冬天),刘禹锡的母亲在连州病逝,他悲痛欲绝,扶陵回归荥阳。
然而途经当初与柳宗元分别的衡阳时,他竟然收到了好友突然病故的噩耗。雪上加霜,厄运连连,这个晴天霹雳让刘禹锡几近疯癫,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孤独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c0926831d0c8ea83.jpeg)
昔日南来,慈母在旁,好友相伴,而今,这条路只能他一个人走。
从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6778fd27eee56138.jpeg)
刘禹锡此后能做的,就是尽力照顾柳宗元的家人。他将柳宗元的长子周六接到身边抚养成人,又穷半生之力为柳宗元整理诗文书稿,编成《柳河东全集》,并全力筹资刊印使其得以问世。从此,《江雪》、《渔翁》等诗文名动天下,万世流传。
他实践了诺言,成就了柳宗元的身后之名。如此知己,柳宗元则应含笑九泉。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ab6745f007b5f4b2.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