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久若(原创)
自己断更了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自己在干嘛呐!
刚开始自己计划的是先坚持日更,原来自己拿到了日更二十天的徽章,接着就是持续日更拿到五十天的徽章,显然自己是拿到了。
有一次总结是关于自己前一段时间的一个反思吧!算的上是对自己前一段时间的一个回顾,其实前面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之前那篇文章也提到过了。
我初衷不是为了日更而日更,我还是想纯粹一点,日更的同时写一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那段时间大家也有看到,我日更的状态其实是很差的,文章内容其实模糊不清,大多数反映的也都是一些浅显的问题,讨论性其实不强,在我看来其实跟自己思维深度有关系,思考层还是比较浅显的。
这个是真实存在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可以每天都有写的东西,每天都有输出的观点,其实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发现身边的事情注意事情的变化,加以记录进行讨论思辨,但是对我自己来说,前一段时间自己摄入或者说自己吸收的很少,反馈出来的也是很少的,大部分也就是之前的。
于是计划日更到一百天,然后再进行调整说是调整其实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休息,这段时间倒是看了一些好的纪录片和采访,也思考了一些话题吧!
但是自己接触的还是太少,就好比我想了解田园生活一样,我深入到乡村田野里面去,待个几天或者一周,就让我对田园生活进行讨论其实我还是不够格的,我看到的也是一些浅显的事情,更深层次的那个意思我还是不知道的,这个是真的。
我常常在想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了解啊,还是停留在表象上面我想大多数我们都是停留在表面的,那些学者涉及到前沿知识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是真正深入了解到的。
我挺喜欢思辨的,具有谈论性的话题一起探讨很有意义,一直都是这样,可以冷静下来讲一些认知层面上的事情还是很有意义的。
我常常谈论这些,但是观点只是一些客观存在的,可以不够完全客观绝对的客观,多少具有一些主观情绪在里面,也常常会因为看到一些震撼的事情而感到激动,也会因为一些悲哀的事情而落泪,真的是这样的。
现在自我纠结当中,现在想写一些好的文章,但是这个可读性其实是不好的,不能够给读者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想过这件事情,这更像是一种艺术总有人会理解,可能只是一少部分人,也可能不被理解这种我都想过,但是不影响自己的思辨,最坏的就是自己自信心的消磨,每一个作者其实都是想让自己得到认可的,这种虚荣心其实是需要满足的,只是需求的强烈。
文章连续性差因为我不是一气呵成的,每天记录一点,思考一点,辩论一点,这也是我们想法,自己每天有状态的时候那么就可以写一点,思考一些,看一点自己想看的题材,这样状态是好的,我不会为了写什么而发愁,常常思辨就是最好的题材。
多大能力办多大事,这个我感觉自己做的还是挺好的随时调整自己,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写一些东西,显然当下我不用为生存而发愁,自然也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突然感觉好舒服啊,这种状态完全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着这些事情还是挺开心的。
有时候自己还是挺理智的明白焦虑产生的原因就是自己想的很好,做的很差才导致的焦虑,你做自己拿手的事情自然就不会焦虑,那做一点有难度的事情就陷入焦虑这样不太好吧!
既然能够接受别人的赞美,那么别人对你的诋毁当然你也得接受吧!你到底虚荣心有多强烈啊,只能接受到别人的赞美,一点诋毁都承受不了。
我其实也很难接受诋毁,我想了一下自己没有一技之长,然后也没有经济自由,那我跟别人一比是不是差距很大啊,但是一想自己还在写东西,写文章搞艺术,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了,艺术本来理解的人就少,至少在我们看来写作是一种很好的情感表达精神寄托。
你刚开始就知道写作写出来的东西很少有人认同,那你看到自己的数据以后也就不会疑惑了吧,完全可以接受啊,你怕啥啊,写不好就改正呗,想写好的文章那就多模仿多借鉴多学习,你自己一天就写自己的文章也不去读别人的文章,那你怎么知道自己的文章有哪些不足呐!这的道理很浅显啊!
比如你在你们村里,你家里有个大几十万当然算得上是有钱人了,但是你走出农村到市里看了看发现拥有几十万的人很多,那你自然也会觉得自己算不上富有。
写作不就是这样吗?读了别人的文章才知道自己文章的不足,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自己世界当中的问题,这些不都是可以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吗?
网友评论